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②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①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②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②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③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①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A、从主观上看: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②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③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④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农民资产阶级的特点:①落后的革命方式
②利用宗教迷信组织群众
③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
④不能制定科学的革命纲领
⑤阶级局限性比较大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②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④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⑤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⑥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③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④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⑤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3)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第四章 开天辟地大事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条件:
①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③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②中国共产成立,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3、中国共产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①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②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③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中国共产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②以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
③中国共产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④中国共产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的希望。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
(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②中国共产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③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3)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
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⑤只有坚持共产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①中国共产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②中国共产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③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④“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2、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自身的建设
下篇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①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②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封建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⑤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总共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什么?
(1)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
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为什么说毛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①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A、基本国情: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B、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②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的关系,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③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共产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⑤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探索:
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指导思想。
(2)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A、毛的一生来看,他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B、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C、他的后半生,领导党和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些重要的历史功绩和探索的首创精神,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D、他在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这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的。
E、全面评价毛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是不可磨灭的。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什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①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⑤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⑥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3、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三大选择(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1)选择共产党:
①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②选择共产党的进步性:
中国共产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
(2)选择社会主义:
①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选择社会主义的进步性: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能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消灭了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选择马克思主义:
①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应运而生,所以这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必然的。
②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性:
1)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社会科学主义
2)当时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列强侵略下的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党内的指导理论。
历史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好好背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