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探索基于社会责任感塑造的德育教学策略

探索基于社会责任感塑造的德育教学策略

探索基于社会责任感塑造的德育教学策略探索基于社会责任感塑造的德育教学策略  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相较于过去对知

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相较于过去对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如今的学生需要更全面、更多元的教育,尤其是要注重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德育教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是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扩宽其认知面的一项培育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并由此树立起科学的三观。而借助德育课程来强调社会责任感、赞颂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会对学生的举止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所具备的责任意识,会对其能否在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起到直接影响。高校作为新时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关键场所,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对大学生德育的主导作用,为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感塑造提供有效保证。因此,教师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系统剖析并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对社会责任形成深入的理解。

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立德树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育人,高校应当重视并自觉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从客观角度来看,为新时代大学生塑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对高校学子来说,社会责任感的成功塑造使其完善自身人格与道德的基本方法。在形成了高度的责任感之后,他们可以对自身行为举止的性质作出正确的认识与判断,从而保证未来能做出更有利于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选择,而这也是大学生增强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形成健全完备的人格的重要基础。其次,对高校学子来说,良好的责任感是推动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障。一个人想要实现自身价值,单是获得一定的个人利益是不够的,还要求对社会的价值,以大学生为例,便需要在形成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服务社会,获得来自社会的认同。最后,高校学子的责任感塑造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而这也要求大学生们不仅要熟练掌握自身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形成与社会潮流走向相符的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说,重视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提升,是保证大学生可以为社会进步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的关键保障。

责任感是每个人的“行事”之德,虽然“责任感”一直都被认为是德育的底线,但想要人们无时无刻保持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对大学生来说,有必要在其成长成才过程中,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推动其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基于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德育教学中,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高校应当引导学生对自身形成更好的认识。所谓认识自我,就是要拥有高度的自我意识,而大学生想要对自身形成更高的认识,就必须更为积极努力地进行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与自我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还要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予以充分的重视,由此推动其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方面的德育知识。就当前的高校教育现状来看,课堂依旧是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课堂教学对于高校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除了要尽量使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相关知识;在其他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比方说,高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列举关于社会责任的案例,如自立自强、树立自信、维护自尊、珍爱生命等,这些都是对自身负责的知识;又如学会宽容、换位思考、友好交往、尊重他人,这是对社会与家庭负责的知识。

在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中为其塑造社会责任感。想要推动高校学子综合、全面发展,对他们的良好习惯培养是必要条件。首先,高校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做事和认真学习的习惯。

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教师要积极改革并优化自身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德育课堂的生动性。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工,让他们通过合作一起完成课上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每个成员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并针对问题加以充分讨论,等到讨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让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讨论所取得的成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对德育课程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明白自身所在肩负的责任的重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并逐步从小范围的责任感过渡到理解社会责任感的内涵与重要程度。

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与提升。目前高校德育相关课程中基本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高度相关,教师可以基于这些主题在课外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比如“民族团结教育月”“爱国精神宣传周”等。厌倦课堂而热衷活动是所有青年学生的天性,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思政大课堂来促进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以此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升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青年加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推动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提升。

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并非其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而新时代的德育教学则强调以人为本,更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放在首位。因此,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管是对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对促进社会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德育教学正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为快捷的方式,想要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改善其就业形势,通过思政课教学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势在必行。

(作者:徐彦秋,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编号:21MLD005]研究成果。)

上一篇: 徐耀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
下一篇: 李焕丽:《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读书笔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