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会稽(今绍兴)人,是春秋晚期的越国君主(公元前496年-前464年),因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名冠天下,后灭吴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越王勾践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主要材质为青铜。其剑身刻有“钺王鸠浅(勾践),自乍用鐱”八字。1965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州江陵楚墓望山一号墓。现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在哪个博物馆(越王勾践剑在哪个博物馆几楼)
越王勾践剑埋于地下2400多年,出土时剑身依然带着寒光,极其锋利,真要上了战场,短兵相接,仍可轻易伤人。考古工作者曾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所以越王勾践剑有了“天下第一剑”、“青铜剑之王”的美誉。
越王勾践剑很可能就是“纯钧”剑。
据《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记载,龙泉铸剑大师欧冶子铸造了5把名贵的宝剑,剑名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越王勾践得其中二剑,即纯钧、巨阙,在五剑中列为第二、第五名。湛庐、胜邪、鱼肠三剑被吴王阖庐所得。
纯钧剑有多奇妙:举起宝剑轻轻拂动后,只见剑的华彩摇曳,如芙蓉刚开花似的鲜艳;看剑的纹采,犹如天上星星闪烁般的灿烂;看剑的光泽,宛似水从池塘里满溢出来一样地涌动;看剑的锋刃,恰似琐石一样的峻峭;看剑的材质,好像严冰融解一样的鲜明晶莹。这也正是越王勾践剑的真实写照。
欧冶子铸造五把宝剑的原料,采自今宁波东南赤堇山的锡和绍兴若耶山的铜。越王勾践剑材质经科学实验证实,此剑的主要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砷诸元素等,但各部位元素的含量不同。其中剑脊的含铜量高,保证了剑具有很好的韧性,不易折断;而刀刃的含锡量多,保证了此剑的锋利度。据说剑脊采用了第二次浇铸技术,它的熔点高达1500摄氏度。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剑身经过硫化处理。这种合理的合金成分,充分反映了越国铸剑技术之高超。
越王勾践剑铸造工艺独特,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美感。
越王勾践剑剑身用绿松石镶嵌出黄、黑色菱形花纹图案,光洁如玉;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11道极细小的同心圆圈,距离仅为0.2毫米;近格处有"越王鸠浅,自乍(作)用剑"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笔画圆润,字迹清晰,宽度只有0.3~0.4毫米。
根据科学测试显示,这种工艺应该是先用高锡粉末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涂层,再在该涂层上雕刻花纹图案,之后进行特殊的加热处理,使得氧化层掉落,才构成了双色相间的菱形图案。
《中国兵器史稿》中评论此剑:“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剑上天然花纹之铸造,均为艺术上之超越成就。”精美绝伦的越王勾践剑,无论是铸剑技术还是艺术造型,都充分显示了越国铸剑师在春秋时期的顶级水平。
荆州江陵,是楚国的城邑。地处杭州湾南岸的越国宝剑,怎么会在长江中游的楚国的墓葬里出现?
按理说,作为越王勾践随身佩带的王者之器,生前一定不会轻易赠予他人。就是他死后,其后人也会将它当作国宝,存放于越国的国库里,不会随便流传到其他地方。可是却偏偏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这个困扰史学界、考古界的谜团,直至今日,仍莫衷一是,没有解开。
学者提供了二个可能性:一是公主的陪嫁品。二是战利品。
公主嫁楚时的陪嫁品。
史载楚威王之前,楚国与越国关系比较密切。楚昭王娶越王勾践之女为妃。她便是楚惠王的母亲。勾践嫁女时,将越王勾践剑作为陪嫁品而入楚的。江陵望山1号楚墓墓主是楚悼王的后代邵固。楚王将这把名贵的宝剑赐给邵固。邵固死后,宝剑随葬墓中。
楚越战争中,成为楚国的战利品。
史载:“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无彊是勾践的六世孙,越国刚和楚国交战便战败,越王无彊被杀。越王勾践剑就可能被楚军缴获,成为战利品而入楚。望山1号楚墓墓主,是楚怀王时的贵族邵滑。史载楚怀王曾派邵滑到越国,用离间计激发了越国内部的矛盾。楚国就趁机灭掉了越国。楚怀王为表彰邵滑灭越国有功,便将战利品越王勾践剑奖励给邵滑。邵滑死后,此剑就随主人入墓。
此外,还有楚国联合越国以图灭吴国时,越国以此剑作为馈赠品而入楚的的说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