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实体的建立的三种方式

实体的建立的三种方式

实体的建立的三种方式1)作为肯定的自身联系,即这种自身联系的中介被认为是没有独立性的。2)二者从中项中走出,设立起一个外在的中项,因而是矛盾着的,作为否定的自身联系

1)作为肯定的自身联系,即这种自身联系的中介被认为是没有独立性的。

2)二者从中项中走出,设立起一个外在的中项,因而是矛盾着的,作为否定的自身联系,这种自身联系是通过一个设定起来的外在独立物作为中介而建立的,对主体有否定的作用。

3)绝对主体建立起来的自身联系。这种自身联系最初只是抽象着的,它知道它是绝对主体,但实体现在也不具有否定的意义,而是它自身,并且有三个形式:与自为存在的关系,即自身关系;与为他存在的关系,即自然关系;自为存在与为他存在不可分,即社会关系。同时这三个关系并不是无生命的它的附属物,而毋宁就是它自身,因而同时既是实体也是主体。

“实体即主体”,这句断言曾引发许多误解,如拉康的“他性”,但其本意是这样的:实体是主体,或者主体是实体,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抽象同一的,恰恰相反,所有的主体都应该被建立为实体,也就是有区别的他物,主体的概念里就含有它与一个他在的关系,从而它是主体。而所有的实体,就构成了主体。

附释:1)古人常常向往的,古之真人浑然天成的境界,就是指这样的单纯的原初的肯定的自身联系。

2)《知北游》篇:“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所谓内化而外不化,就是指这类异化。

3)庄子哲学追求的是万物齐一,与道游,因而也就陷入虚无主义了,也就是绝对主体性的抽象阶段。但差别与统一具有同等地位,也就是说,“内化”“物之贵贱”乃世界发展和展示自身的一种方式,它不是“道”在自身进展中的存在在那的废弃物,不承认差别的人,也就沉溺在无限之物中,而它的所谓无限,其中却不真正包含有限,也就不是真无限。

所谓主体,不过就是指自为存在,作为物它是物自身,作为情感,就是指抽象情感,诸如此类只与自身相联系的存在,也就是此前被消灭了那些实体,而把主体当作实体去考虑,这就是一切建设的动力。

绝对主体的三个形式,是自身回复的方式,大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科学,所谓自身回复,就是指被认为是原因的东西能够解释它自身之被如此对待认识的原因。

上一篇: 人生的价值在于被需要
下一篇: 社会进步了人们却不幸福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