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综合症溺爱综合征的原因和表现
溺爱综合征是指家长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和溺爱,以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系列行为、品行和习惯方面的问题。也有人用脆弱儿童综合征来涵盖这一类症状,内容大同小异。儿童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常以学龄前最多见,男女发生率相近。
家长过分溺爱是主要原因。由于家长的过分迁就和百般依从,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分辨不出哪些是正常的行为规范,哪些是不适当的要求。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使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并产生许多行为和情绪问题,本症的发生也与儿童自身的个性素质有关。临床表现各种各样,主要有过分依赖、倔强、任性、胆小、退缩、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也常见。
1. 过分依赖 依赖是小儿寻求保持与一个人亲密联系的行为。在幼小儿童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发育过程的必然阶段,但依赖过分而与年龄不相称则为不正常行为。依赖行为的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年幼者常寻求时刻与家人在一起,一点也不能离开,否则就哭闹不止;年龄稍大时则表现为本该自己作决定的事自己不能,决定,什么事情都要寻求他人的帮助。依赖的程度有性别差异,女孩的依赖心理较重,青春期后仍可有较重的依赖行为;男孩的依赖行为则较小,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克服。
2. 倔强行为 倔强是指对一般性合理要求也表现出强烈的抗拒行为。抗拒是小儿的自我防御本能之一,对自己不利的事表示拒绝是正常现象,如果对正常的管理教育和合理要求也经常表示出违抗则为不正常行为。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对任何要求都表现出违抗心理,如不脱衣睡觉、不吃饭、拒绝大小便、强占他人物品、拒绝回答问题,故意做些不让其做的事情等。
3. 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是儿童对新环境适应困难而表现出的一种胆怯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原接触陌生人,甚至不愿去公园、动物园等娱乐场所。这类儿童从不主动地与其他儿童交往,平时表现孤独、胆小、害怕、沉默少言、喜欢一个人独玩等。当开始去幼儿园或上小学时则表现出紧张、害怕和逃避行为,但他们对新环境熟悉后,退缩行为会逐渐减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自己熟悉的人可一起玩要。一般情况下退缩行为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4. 社会适应年龄差 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和与小伙伴相处能力差,事事需要别人照顾,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5. 品行问题 过分溺爱的儿童往往伴有某些品行问题,如爱发脾气、不尊重师长、缺乏同情心等。溺爱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重点是预防,要正确对待小儿的合理要求,避免过分宠爱,亦不应过多责罚。当小儿要求不合理时,要给予耐心解释。若小儿仍坚持无理要求,则父母可采取不理睬的方法给予“冷处理”。若小儿发现自己的过分要求未达到目的,以后就会逐渐放弃不合理要求。比如对健康儿童拒绝吃饭者,父母可置之不理。当其饥饿时常能自动进食。对胆小、敏感和退缩的儿童,则应该多鼓励,要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要尽可能自己完成。对具有严重行为问题和品行问题者,应采取行为矫治疗法、行为模拟疗法等行为治疗方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