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后 他们被毁掉的人生
第一次跟着男朋友吸完“小马”后,蒋芸和男友都兴奋极了,可以3天不吃饭,一直打游戏。她没想到,有一天两人会因为了争抢吸食毒品而失去理智,男友会因为想吸食毒品偷东西而锒铛入狱。
6年前,陈军第一次在医院见到刚出生的女儿,他开心极了。4个月后,女儿患上严重的眼疾,有一只眼睛几乎失明。陈军知道,女儿的眼疾与自己吸毒有关,但他一直在竭力隐瞒这件事。
在昆明市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内(以下简称“市公安强戒所”)做管教民警21年,陆桂芬听到最多的话是“陆管教,我再也不来这里了”。后来,有人再也没来过,也有人反复进出这里好多次。陆桂芬希望,所有从这里出去的人都不再回来。
在市公安强戒所,每个戒毒人员皆因不同原因染上毒瘾。有人第一次来到这里,有人反复进出几次。他们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在这里,他们都在努力摆脱毒瘾,期待回归社会,开始新的生活。
在昆明市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里,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体质得到恢复,开始锻炼身体。
陆管教
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23岁那年,刚踏入社会不久的蒋芸找到了一份房地产销售工作,月薪6000元左右。一开始,她勤奋好学,希望能在工作上有更好的发展。
工作期间,蒋芸认识了一个与自己同龄的男孩。那个男孩长得帅气,很爱玩,会带她与朋友一起喝酒、打游戏。蒋芸觉得男孩很酷,很快便与他发展成恋爱关系并同居了。
一天,男友带着蒋芸,与他的朋友一起打游戏。蒋芸发现,那些朋友打游戏时十分兴奋。朋友告诉他俩,他们在吸“小马”,说吸了之后不仅精力充沛而且很快乐,邀请他们试一试。经不住诱惑的男友跟着吸了一口,见男友没事,蒋芸也跟着吸了起来。
那时,吸食完“小马”的蒋芸和男友可以3天不吃饭,四五天不睡觉,一直打游戏。蒋芸的体重也从55公斤降到43公斤,蒋芸觉得自己减肥成功了,很开心。
然而,两人的毒瘾越来越大,需要吸食“小马”的量也越来越大。他们开始为谁买毒品出的钱多、谁吸得多而争吵。吸毒后,蒋芸会感到空虚,整个脑袋空空的,眼神也会变得呆滞,她对待工作的态度逐渐散漫,每个月的工资也全都用来买毒品。
蒋芸的男友一直没工作,而且父母发现他吸毒后,就断了其经济来源。两人的生活逐渐捉襟见肘,买到的毒品也不再够两个人吸食。美好的爱情在争抢毒品中出现裂缝,逐渐化为乌有。后来,蒋芸的男友因迫切想要吸食毒品,便到大街上偷东西卖。很快,他就被警察抓住了。那时,蒋芸才明白,自己幻想的一切美好未来全都毁了。
进入市公安强戒所后,蒋芸在民警的帮助下,积极戒毒,重拾信心。再过几个月,她就能离开市公安强戒所,回归社会。她说,希望自己能真正重新回归社会,找个靠谱的人谈恋爱、结婚生子。
随着离开市公安强戒所的时间越来越近,蒋芸拍着胸脯对陆桂芬说:“陆管教,我再也不会回来了!”陆桂芬希望,蒋芸能说到做到。当了21年管教民警,陆桂芬听过无数次这样的话,有人真的再没来过,也有人反复进出这里好几次。
陆桂芬在市公安强戒所负责女子大队的教育管理工作。她介绍,吸毒人员进来后,经历完生理脱毒便开始心理戒毒,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市公安强戒所内,有良好的医疗条件、规律科学的戒毒流程,能更好地帮助戒毒人员树立戒毒信心,积极戒毒。完成戒毒的人回归社会后,不仅需要有自控力,还需要家庭的关注和管理,才能防止重蹈覆辙。
女学员在宿舍走道上跳舞锻炼
吸食海洛因
只为吸引老公注意
与其他人不同,苏薇会主动找海洛因吸食。她做这一切的目的是“吸引老公的注意”。
44岁的苏薇和丈夫结婚近20年,在逐渐平淡的夫妻生活中,要强又有些偏激的她觉得,自己怎么也吸引不了丈夫的注意。于是,她想了各种办法,比如酗酒、赌博、夜不归宿……
赌博时,她偶然得知赌友吸食海洛因,便主动尝试。苏薇认为,自己做什么事都能一帆风顺,吸毒后同样可以戒毒。第一次吸食海洛因后,她便主动把这件事告诉丈夫。果然,她的做法引起了丈夫的注意。丈夫将她送到专业戒毒的医院戒毒,可是从医院回来后,苏薇又会联系毒友复吸,再也戒不掉。
吸食毒品后,苏薇每天蓬头垢面,长时间不吃东西。但只要儿子在家,她都会努力维持好的形象。
今年初的一天,她强装正常,早上6点起床给儿子做早餐。可偏偏这时毒瘾发作了,她不顾一切冲进房间吸食毒品。这一切,被刚起床的儿子发现。瞥见儿子那震惊而又不知所措的眼神,苏薇的心是刺痛的。她知道,自己努力维持的好母亲形象已经崩塌了,她害怕儿子无法承受。
“妈,你把它戒了吧!”待苏薇缓过神来,儿子跪在她面前,请求她戒毒。看着儿子,苏薇发誓一定戒毒。可当毒瘾发作时,她的这些誓言又被抛诸脑后。
此后,苏薇发现原本开朗的儿子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她透过房门缝隙发现,儿子会用头、用手砸墙,她心痛、自责、挣扎。“他本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他的成绩很好,想考中国科学院大学。我成了他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这是我吸毒所付出的代价。”苏薇说。
进入市公安强戒所后,苏薇努力戒毒。儿子会给她打电话说:“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希望妈妈早日戒断毒瘾。”苏薇说,等自己离开市公安强戒所时,儿子该上高三了,她希望自己能真正回归社会,好好陪伴儿子,让他安心高考。
在陆桂芬管理的戒毒人员中,不少人都是母亲。她希望同为母亲的自己,能走进更多戒毒人员的内心,帮她们早日戒断毒瘾,回归社会,成为好妈妈。
对戒毒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
隐瞒吸毒
女儿出生患上眼疾
42岁的陈军做物流生意,身家不菲,妻子也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两人还有一个6岁的女儿,父母也身体健康。这样的家庭,在外人看来十分美满,令人羡慕。但陈军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喜好——吸食冰毒。
陈军开始接触冰毒,是在沾染上赌博恶习后,那时他才32岁。陈军称,他在商务应酬时,结识了一些吸冰毒的人。刚开始,他并不想吸,但看着赌友和其他人都在吸,他也跟着吸了起来,他觉得这就像社交一样。
吸食冰毒的10年间,陈军做生意、谈恋爱、结婚生子。他一度以为,吸毒这件事,可以瞒着家人一辈子。让他没想到的是,刚出生4个月的女儿患上了眼疾,一只眼睛只有轻微光感。为了给女儿看病,家里已花费百万元。说起女儿生病的原因,陈军开始哽咽。“都是因为我吸毒,还对家人隐瞒。我害了女儿,她还那么小。”
陈军说,自己吸毒带给女儿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有心理上的伤害。被警察带走那一天,自己正带着女儿在广州。看到爸爸突然离开自己,女儿很害怕,哭得撕心裂肺。陈军说,女儿现在只知道自己去外地工作了,他害怕有一天女儿知道,爸爸是因为吸毒被抓走的。
如今,陈军希望自己能早日戒断毒瘾,当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好儿子。但他仍担心,自己走出市公安强戒所又回到曾经那个圈子,看到熟悉的事和物,重蹈覆辙。
他希望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戒毒后 他们希望有好的未来
如果没有吸毒,王煜的酒店事业如今应该做得风生水起;如果没有吸毒,小鹏或许已跟未婚妻结了婚正在度蜜月;如果没有吸毒,李元现在应该很幸福地陪伴着80多岁的母亲……
“如果不吸毒,很多人都有着大好的前程。”昆明市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内(以下简称“市公安强戒所”)管教民警李春伟感叹道。李春伟称,近两年,高学历吸毒人员的比例在增加。今年初,他收治过一名还有3个月就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寻求刺激,吸食“小马”,被送进市公安强戒所,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这愈发让他觉得,禁毒工作应该持续性地进行下去,让全社会都参与进来。
昆明市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里,学员希望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吸毒后暴躁敏感自私
与家人反复争吵
王煜点燃一支含有大麻的香烟,深吸一口,再缓缓吐出烟雾,烟雾中充斥着大麻的气味。抽烟的过程,让王煜感觉到兴奋。但兴奋过后,他又觉得很空虚。
2017年,18岁的王煜到国外上大学,身边的一切都让他十分好奇。那时,他会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兼职做DJ,还和朋友一起筹备经营酒店事业。在王煜和朋友的努力下,酒店经营事业发展到昆明、广州、深圳。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王煜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些同样也是玩音乐的人。他们告诉王煜,想要在音乐创作时更有灵感,可以吸食大麻。出于猎奇心理,王煜很快便加入他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一开始,王煜觉得大麻确实能给自己带来灵感。可沉迷其中后发现,整个人变得空虚,做事也提不起精神,还让他和家人的关系变得很糟。王煜坦言,他从小与父亲的关系不好,经常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他做音乐、做酒店、出国留学就是为了能告诉父亲,不依靠他,自己也能过得很好。然而,吸食毒品后,王煜变得暴躁、敏感、自私,会与家人反复争吵。“尤其是对我爸,每次他想约我谈谈,都会被我恶语中伤,我甚至一度希望他快点出意外死掉。”就这样,王煜愈发沉沦在毒品漩涡中,尤其是当他知道父母给自己生了个弟弟后,他觉得父母乃至整个世界都将他抛弃了。直到去年11月,他被送进了市公安强戒所戒毒。
脱毒后,王煜的大脑逐渐变得清晰,回想起在家的种种,他觉得很羞愧。而市公安强戒所,也为他提供了与父亲面对面谈话的机会。父亲的鼓励,彻底消除了王煜心中的芥蒂,看到父亲苍老的面容,王煜愈发感觉愧疚。
“在这里,我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和时间,希望自己能从心理上戒断毒瘾,以后好好爱我的家人,交真朋友。”
入所戒毒学员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被送进市公安强戒所前一晚
还与未婚妻计划蜜月旅行
小鹏是昆明某大型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进入市公安强戒所时,他29岁。2023年初,小鹏被警察带走的那天,刚接手了一个很大的项目。而且,他与未婚妻约好,今年就结婚。
“出于好奇,我在国外染上了毒瘾。”小鹏说,留学过程中,身边的人都在吸食大麻,为了拉近与朋友的距离,自己也跟着吸。2020年回国时,自己因为尿检阳性被强制戒毒,后来到社区戒毒。这两年,小鹏一直很安分,加上工作、家庭、生活很顺遂,他忘记了毒品的存在。
复吸,始于一次家庭冲突。“今年正月十五,我因为一些琐事与家人、未婚妻发生争吵。”争吵后,小鹏觉得心里很烦,脑子很乱,不自觉地想起了淡忘已久的大麻。于是,他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了一些存货。“吸之前,我犹豫了好久,但出于侥幸心理,觉得尿检不一定会检出来,就复吸了。”
这一次复吸,毁了他为戒毒而付出的所有努力,也毁了他的工作和家庭。“如果能够再回到那一天,我一定会把那点大麻冲进马桶。”小鹏说,被送进市公安强戒所的前一天晚上,未婚妻还在与自己选拍摄婚纱照的地方,计划完婚后去哪里度蜜月。“她没想到我第二天就消失了,而且还是从我爸妈那里知道我进来了。”小鹏说,自己至今也没有勇气再见未婚妻。“我不知道怎么面对她,更不知道怎么面对未来,是我对不起她,我很害怕她和我提分手。”
小鹏希望自己能早日戒断毒瘾,以全新面貌站在未婚妻面前。“我想我们有个美好的未来,结婚、生子。”
能活着
全靠80多岁母亲的坚持
李元的情况比小鹏更糟。她从1998年开始吸毒,反复进出市公安强戒所3次。如今,她患有丙肝、脉管炎等多种疾病,腿上因为静脉注射满是疤痕。近50岁的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
李元说,一些与自己一起吸毒的朋友都死了。她能活着,全靠80多岁的母亲坚持帮自己戒毒。
母亲为了不让李元吸毒,将她锁在了卧室里。可毒瘾发作时的李元,完全失去理智,她先试着撞击卧室门,撞不开,她又盯上了窗户。“我家的窗户焊着四五根防盗铁条,铁条间的缝隙成人是钻不出去的”,失去理智的李元会用手去掰、去拽,徒手掰开两根铁条后,她顺着排水管道从二楼滑到一楼,为的是去寻找毒品。
今年3月,李元第三次进入市公安强戒所,她积极配合治疗,每次母亲打来电话都会问李元,“饿不饿,冷不冷?有没有人欺负你?”“我老了,我怕等不得你,你要好好的。”听到这些话,李元觉得很心酸,但又无奈。她不敢想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只希望自己能真正想清楚以后怎么拒绝毒品。“以后,我不能再联系那些朋友,不能再复吸了。”
市公安强戒所
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 重新出发
昆明市公安强戒所是一所专门收治病残吸毒人员的机构,部分戒毒人员刚来时,情绪不稳定,很多人还患有基础疾病或传染病,所以民警们工作起来会格外细致。刚到市公安强戒所时,被分到重症专区的李春伟甚至不敢回家,他担心回家传染给孩子。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他经常半个月才会回家一趟。
即使很害怕,但关键时刻他还是会义无反顾。2019年底,李春伟遇到一名吸食海洛因的戒毒人员。晚饭前,这名戒毒人员出现脱毒反应,在监室内左冲右撞,见人就抓、见人就咬。情况危急,李春伟与同事迅速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处理完后,所有人都出了一身汗。出监室后,大家马上脱下衣物,相互检查全身。因为这名戒毒人员患有艾滋病,他们担心制止过程中皮肤被咬伤而感染。
在市公安强戒所值班室里,有一面监控墙,主要用于展示各个监室的情况。平时不组织活动的时候,李春伟便会与其他值班民警守在监控前,观察戒毒人员情况。“干我们这一行,要有耐心、细心,会察言观色。”这关乎戒毒人员的生命安全。
上个月,李春伟与同事救助了一名突发癫痫的戒毒人员。当时,他通过监控注意到,有人倒在地上。当他们冲进监室内,这名戒毒人员正浑身抽搐、口吐白沫。李春伟立即拿一本小书塞在其嘴里,防止他咬到舌头,随后将人送到驻所医院。李春伟说,幸好市公安强戒所内设了医院,为管教民警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强有力的保障。
“叮叮叮……”深夜11点多,值班室的电话再次响起,有派出所抓到一名吸毒人员。李春伟知道,又要忙起来了,他与同事急忙下楼接收“新人”。接下来,他们会帮助这名“新人”戒断毒瘾,重新出发。
(注: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王丹丹 魏斌
昆明市公安局供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