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论影响社会心态的诸因素

论影响社会心态的诸因素

论影响社会心态的诸因素[1]卢斌典.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转变[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5): 130-140.[2]刘建华

[1]

卢斌典.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转变[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5): 130-140.

[2]

刘建华. 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属性与风险及其应对[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6): 62-69.

[3]

钟启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5): 29-36.

[4]

韩升, 田迪. 文化民粹主义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批判[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3): 38-45.

[5]

燕道成, 李菲. 网络丧文化视角下青少年负面情绪表达及意识形态隐忧[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3): 46-54.

[6]

尼塔·鲁德拉,珍妮弗·托宾/著,王生章/译. 全球化何时帮助穷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6): 1-11.

[7]

章辉. 视觉与权力:约翰·菲斯克的视觉文化理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126-137.

[8]

林铁. 西方文化产业视野下的快感理论及反思[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138-144.

[9]

李丽. 大数据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挑战及应对[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4): 136-144.

[10]

李健. 大众文化视觉表意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心态[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110-116.

[11]

尤明慧. 范式与超越:祖灵信仰之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人类学阐释[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104-109.

[12]

谢传仓.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116-122.

[13]

胡凯, 杨竞雄, 马俊军. 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2): 1-7.

[14]

关海宽. 政党纯洁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建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5): 61-68.

[15]

李正学. 论古代小说批评的形态[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4(6): 103-108.

上一篇: 社会考生参加高考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下一篇: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