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2.“逆境可以成才”“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等反映了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不仅成为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力量,而且可以成为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这是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表现。()
4.劳动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产物是人的平均发展。()
5.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的问题的研究,进而揭示教育规律。其实,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是一回事。()
6.教材的直观就是实物直观。()
7.学生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时的发展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特点。()
8.教育劳动中教师的道德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集体中的道德威严和道德影响力。()
9.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10 班集体是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1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3—6、7 岁儿童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感对内疚感。()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属于双趋冲突。()
13.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学校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14.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15.赫尔巴特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2说,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16.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它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17.场独立型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18.解决问题的过程基本上是发现学习过程。()
19.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揭示了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20.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21.教师自我评价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22.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23.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的观察力是与生俱来的,在学校中教育中根本无法培养。()
24.“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参加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教师管理条例》。()
25.班杜拉认为凡是能够成为学习者观察学习的对象,就可以称之为榜样或示范者。()
26.民族乐器“箫”属于打击乐器。()
27.最早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昆曲。()
28.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9.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30.为提升师德修养,教师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的理论时,还需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二、单项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31.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但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可能会使学生变成“书呆子”。上述事实表明()。
A.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3
C.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32.荀况认为“人之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体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生活本位论
33.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因素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人口质量
34.根据课程表现的形式,课程的类型可以分为()。
A.学习课程和经验课程
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5.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结果要一致。这一指标指的是()。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36.我们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头脑中浮现出时间消失的景象,这是()。
A.空想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37.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这种表现是道德发展到()。
A.第三阶段
B.第四阶段
C.第五阶段
D.第六阶段
38.教师在教“鱼”的概念时,用鲫鱼、草鱼说明“终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是鱼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的运用了()。
A.反例
B.正例
C.概念
D.定义
39.刘某是负责学校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问题,某日,他发现一间教室的教学电网有漏电风险,但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之后漏电事故造成三人伤亡,并给学校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刘某是学校正式员工,不予追究
B.应当依法追究刘某刑事责任
C.应依法给予刘某行政处分
D.刘某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 年)》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应当坚持的是()。
A.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
B.以生源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
C.以生源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民办中小学为主
D.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民办中小学为主
41.母亲外出打工,将 15 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杨某的做法()。
A.合法,可以改善小强的物质生活条件
B.合法,可以提高小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C.不合法,不得让不满 16 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D.不合法,不得让不满 18 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42.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
A.指鹿为马
B.奇货可居
C.图穷匕见
D.一诺千金
43.“杏坛”指的是什么?()
A.教育界
B.医学界
C.商界
D.曲艺界
44.因创作了话剧《龙须沟》,作家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荣誉称号是()。
A.人民艺术家
B.语言艺术家
C.幽默大师
D.戏剧大师
4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是()。
A.爱岗敬业
B.慎独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三、多项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46.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A.读书指导法
B.练习法
C.谈话法
D.讲授法
47.关于“教育”,下列选项正确的说法有哪些()。
A.教育是人类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不一定有明确目的
B.学校教育的途径主要有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
C.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D.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48.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A.传递
B.创造
C.传播
D.交流
49.下列关于新课改的教师观说法正确的是()。
A.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B.吾日三省吾身
C.照本宣科
D.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
50.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有()
A.学科设置
B.学科顺序
C.教学方法
D.课时分配
51.下列对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质影响人的工作成就
B.气质无好坏
C.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 D.气质主要是遗传的结果
5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
A.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B.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C.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内隐性
D.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53.班级平行管理模式是指()和()之间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A.教师
B.学生
C.个体
D.集体
54.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
A.对学习行为经常予以奖励
B.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
C.满足学生的缺失需要
D.借助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55.校外人员孔某趁学校门卫疏忽之际,骑摩托车闯入校园,将学生刘某撞伤。对刘某所受伤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有()。
A.门卫
B.孔某
C.学校
D.刘某的监护人
56.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57.下列属于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大事的是()。
A.攻占巴士底狱
B.热月政变
C.通过《人权宣言》
D.启蒙运动
58.“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苏洵
B.苏轼
C.苏辙
D.苏秦
59.下列选项中,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芍药
B.荷花
C.菊花
D.紫荆
60.道德教育中的教育机智包括()。
A.提示
B.发挥
C.替换
D.评价
四、简答题(共 6 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61.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
6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63.简述教育的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6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65.简述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66.简述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共 4 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67.试论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68.试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9.试论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70.试论影响小学儿童掌握学习策略的因素。
六、案例分析题(共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71.心理学实验和相关研究证明,对理解的知识有复习的学生较无复习的学生保持效果好。如果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则保持的较少,遗忘的较多。即使只有一次复习,其保持的效果也会提高。复习是防止知识的遗忘,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知识保持效果的重要条件。但复习并不等于机械重复,保持的效果也不取决于复习次数的多少或所花费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复习活动的合理组织。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那么,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以促进知识的保持呢?
72.李老师认为,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就必须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在一次课上, 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有哪些优点?”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有的说自己乐于助人,有的说自己孝顺父母,有的说自己尊敬老师……大家发现原来自己和小伙伴都有很多优点呢。这时,一向活泼好动的小明把手举得很高。李老师说:“小明,你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小明说:“你为什么总是叫我们说优点啊?我爸爸说,每个人都有缺点,大人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我想说缺点。”教室里一下安静了,李老师愣了一下,然后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请大家经常帮助我哦!大 家围绕小明的观点进行讨论吧!”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李老师总结道:“我们谈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改正了缺点,我们会更强。”课后,李老师在自己的日记里记录了这件事,并打算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举办一次“我的小秘密”讨论活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缺点,并引导他们改掉这些缺点。问题: 请结合材料,请从教育学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七、教学情境分析题(共 1 题,每题 20 分,共 20 分)
73.请对下述两个老师的两种不同风格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论述如何正确贯彻落实新课改提倡的相关教学理念。
【情境一】在某市小学五年一班,吴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英语课,忽然有一只蝴蝶意外的在教室里翩翩起舞。吴老师了解才知道是小强下课期间抓住拿回班级的,但是不小心被蝴蝶跑出来了。安静的课堂马上热闹起来,同学们盯着飞来飞去的蝴蝶,兴奋得看着蝴蝶在教室内飞舞,有的同学扑打着蝴蝶,有的同学想要抓住蝴蝶,最后蝴蝶慌忙从窗户飞离教室。吴老师并没有制止他们的行为,而是放下课本待蝴蝶飞走,让同学用英来形容、介绍蝴蝶,并让同学们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习惯、特点。同学们也都很积极地参与,吴老师满意地笑了。
【情境二】马老师在上语文课时,一只蜻蜓突然飞入到二年三班的教室里。课堂一下活跃了起来,同学们都激动的盯着蜻蜓议论纷纷。马老师生气的放下书本,随后把蜻蜓打落在地,并严厉的批评起学生。看着被老师打落的蜻蜓,同学们都不敢说话,胆子小一些的学生悄悄的哭了起来,马老师随后拿起课本继续讲文章知识,但是课堂的氛围死气沉沉的,没有人发言,也没有人在听……
请对以下情境运用新课改相关理念进行分析,并谈谈你的“教学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