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
01 社会学的视角_
落脚城市
最终的人口大迁徙与世界未来
[加] 道格·桑德斯
Arrival City:
How the Largest Migration in History Is Reshaping Our World
我们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员,我们回不去故乡,也离不开城市。从乡村到城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正在进行最后的大迁移。
到21世纪末,人类将成为一个完全生活在城市里的物种。这个时代的历史,其实有一大部分是由漂泊的无根之人造就而成的。
落脚城市,可能是下一波经济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也可能是下一波重大暴力冲突的爆发地。我们究竟会走上哪条路?
没有思想的世界
科技巨头对独立思考的威胁
[美]富兰克林·福尔
World Without Mind:
The Existential Threat of Big Tech
我们通过亚马逊购物,在脸书上社交,用苹果获得娱乐,靠谷歌取得资讯。
在这些公司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包装营销成个性和多元主义的赢家,却将我们置入一条通道,通往一个没有个人思考,没有自主思想,也没有独立反思的世界——一个无思想的世界。
我们如何重新找回我们的精神生活?
空荡荡的地球
全球人口下降的冲击
[加]达雷尔·布里克 / [加]约翰·伊比特森
Empty Planet:
The Shock of Global Population Decline
到2050年前后,或者更早,人类将迎来全球人口拐点。
贯穿整个人类历史,人口大幅下降往往是大灾变的产物:小冰期、瘟疫、文明的崩溃。而这一次却是我们人类自己蓄意而为的产物。是我们自己决定将这个世界交给人数更少的子孙后代,我们选择抚养更少的子女。
当未来人口减少的趋势无法逆转,但是我们如何通过改变我们的未来处境?
单身社会
[美]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
Going Solo: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
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而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这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1/7。
独居人口占到了美国户籍总数的28%,这一比重使之成为美国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的所占比重。
在本书中,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向人们证实,这一数字背后绝非是一时的潮流走向,事实上,这正代表着自婴儿潮以来最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终极命运
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
[英] 乔治·扎卡达基斯
In Our Own Image
人工智能如何产生,会不会产生,以及是否终将取代人类已经成了预言未来的标配,而本书作者却回到了尽可能早的起点,回到了意识是何时,在怎样的情形下得以产生,寻找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本书用一种全新的、更为浪漫的方式审视人工智能,以历史视角探究心智起源,寻找文学叙事、哲学与科技之间的紧密连接,人工智能发展的商业价值,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层面的问题。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
[美] 丹尼尔·贝尔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
一本著于1973年的未来预测,到今日已经基本成为现实图景。
贝尔以其独创中轴原理为工具,从社会结构、政体和文化3个方面分析了后工业社会的特点,并与工业社会进行了比较。
由此贝尔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体系,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可能图景。
技术垄断
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斯曼
Technopoly:
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
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踪,技术垄断就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
本书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之异同,并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抵抗技术垄断,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我们的后人类未来
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
[美] 弗朗西斯·福山
Our Posthuman Future:
Consequences Of The Biotechnology Revolution
对于快速发展的生物工程可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福山对世人提出了警告。
今天的科技已经有各种提升、改变人类能力的方法,而在未来这种改变恐怕将会更剧烈,目前我们用药物及外科手术来改变我们的能力,而不久的未来,我们会有基因工程及其他方法可以改变人类最基本的特性。
生物科技如果漫无节制的发展下去,会根本改变人性及人类社会,这就是福山所指的“后人类的未来”。
02 经济学家的视角_
亚洲大趋势
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未来
[美] 乔·史塔威尔
How Asia Works:
Success and Failure in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Region
作为在东亚地区做过20年报道的资深记者,作者斯塔威尔深入研究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
他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展示了发生在亚洲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情况,揭穿了西方世界对东亚的迷思和误解,同时他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极速爆发,而令一些国家则渐失活力。
全球风口
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
王煜全 / 薛兆丰
王煜全教授在几十年的风投经验中发现,积木式创新是美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基本模式,由此带来的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创业系统,不仅颠覆了传统跨国公司的封闭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很多弊端,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
而薛兆丰教授从学术的角度梳理了积木式创新的法律基础,分析了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这一波全球创新产业新浪潮中抓住机会,实现企业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带动中国经济走上新的台阶。
智能商业
曾鸣
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智能商业的三个创新方向,纵观当下异军突起的企业,无不是在这三个领域有极大突破。
“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是新商业生态系统的DNA,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只有智能商业的新物种才能生存和发展。
零边际成本社会
[美]杰里米·里夫金
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
在数字化经济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取代消费主义,合作压倒了竞争,“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取代。
作者预言:“零成本”现象孕育着一种新的混合式经济模式,这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零边际成本、协同共享将会给主导人类生产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颠覆性的转变,我们将迈入一个超脱于市场的全新经济领域。
智能时代
吴军
大数据和机器智能如何影响未来社会?
我们在过去认为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因为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使用而迎刃而解,比如解决癌症个性化治疗的难题。同时,大数据和机器智能还会彻底改变未来的商业模式,很多传统的行业都将采用智能技术实现升级换代,同时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
03 科学家的视角_
AI的25种可能
[美] 约翰·布罗克曼
Possible Minds:
Twenty-Five Ways of Looking at AI
人工智能是今天的神话,也是其他一切故事背后的故事。本书集结了诸多来自人工智能领域内外的重要思想家的对话,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含义。
《AI的25种可能》关注人工智能最前沿领域的问题,思想家们交流思想,产生火花,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学识挑战主流的人工智能学说,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奇点临近
当计算机智能超越人类
[美]雷·库兹韦尔
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
本书结合求解智能问题的数据结构以及实现的算法,把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应用于实际环境中,并从社会和哲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理学角度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独特的讨论。
本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展示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现象作为一种“奇点”思潮,揭示了其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生命3.0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
[美] 迈克斯·泰格马克
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 亿年及其以后,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的意识,作者重新定义了“生命”“智能”“目标”“意识”,并澄清了常见的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帮你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抓住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演化的焦点。
脑机穿越
[巴西]米格尔•尼科莱利斯
Beyoud Boundaries
人类通过思维控制人造工具,如今听起来无法想象的事情,在未来会成为常态。从海洋深处到超新星禁区,甚至到我们体内细胞空间的微小裂缝,人类的触及范围最终将追上我们探索未知领域的野心。
从脑机接口对传统神经科学的颠覆,到早期的“信息输出”,即机器如何读取大脑信息;再到现在科学家苦心钻研的“信息输入”问题,即反馈信号如何作用于大脑,米格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类未来新图景。
物理学的未来
科学决定 2100 年的世界蓝图
[美] 加来道雄
Physics of the Future:
How Science Will Shape Human Destiny and Our Daily Lives by the Year 2100
从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未来医学、纳米机器人、未来能源、太空旅行、职位财富、行星文明、未来生活九个方面,汇集了世界上300多位最顶尖科学家的远见卓识和科技成就,让外行和内行能够看到有什么最不可思议的科技成果在等待着我们。
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挑战,抓住这一百年决定人类最终命运的轨迹。
智慧社会
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
[美]阿莱克斯·彭特兰
Social Physics How Good Ideas Spread:
The Lessons from a New Science
通过研究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智能手机、GPS设备、互联网等地方留下的“数字面包屑”,大数据的应用已成为一股无法被忽视的力量。
彭特兰的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在不知道任何信息的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只通过研究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交换模式获得惊人的生产力提升和预测准确率提高。
不管是家庭、公司这样的小团体,还是城市、国家这样的大团体,都可以通过对社会网络的调整,大大提高思想流,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生活本身。
第三种黑猩猩
人类的身世和未来
[美]贾雷德·戴蒙德
The Third Chimpanzee: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the Human Animal
根据现代遗传学研究,我们与另外两种黑猩猩的基因组,有98%是相同的。若有从外太空来的动物学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人归类成“第三种黑猩猩”。
我们对人类并不陌生,但是,人类是怎样演化成今天的模样的?人之所以为人,又是哪些关键因素的杰作?
人类从动物界兴起,同时,我们自毁的能力也加速成长。我们面临的问题,的确发轫于动物根源。那些问题跟随着我们,与逐渐增长的力量和人口一起成长,现在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得厉害。
04 哲学家的视角_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美] N.凯瑟琳·海勒
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
本书深入探究 “身体” 在信息时代的命运,责无旁贷地阐明我们所身处的虚拟时代以及未来的走向。我们作为 “人类” 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我们终将成为 “后人类”。
融贯技术与文化的历史,从控制论的诞生到人造生命的出现,凯瑟琳﹒海勒梳理出三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信息如何失去它的身体;赛博人的文化观念与技术建构;控制论对人本主义主体的消解。深入探究“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阐明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未来。
透明社会
[德]韩炳哲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距离和羞耻心无法被纳入资本、信息及交际的高速循环。因此,人们便以“透明”的名义消除了所有谨慎的回旋余地。它们被照得通亮,被剥夺殆尽。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无耻、更加赤裸。
透明社会是一个不信任的、怀疑的社会,由于信任日渐消失,社会便开始依赖监控。对透明的大声呼求恰恰表明,社会的道德基础已然脆弱不堪,真诚、正直等道德价值越来越失去意义。
05 未来学家的视角_
权力的转移
[美]阿尔文·托夫勒
Power Shift
作为“未来三部曲”的第三部,本书主要探讨应如何控制变革、谁将制造变革、如何制造变革。
作者深入而精辟地指出知识经济的作用,宣告知识力量已经成为经济时代的宣言。而知识在权力转移上扮演的关键角色,重新定义了社会权力的概念,并影响着21世纪企业、经济、政治和世界局势的改变。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能否建立起一个维护人类自由和平等的全球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使人类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戏?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对于关乎人类命运的种种议题,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没有简单给出答案,而是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
必然
[美] 凯文·凯利
The Inevitable:
Understand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
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在当下,能最快、最激烈地促进这些改变的,就是科技。
而这些改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又在我们预料之外?举例来说,互联网全球化是必然的,但选择哪种网络不是必然的;移动电话的发明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必然的……
被称作网络文化"游侠”的凯文· 凯利,在本书中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对于科技的观察和分析,精彩地评说当下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令极客们为之疯狂,也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富前瞻性的视野和指导。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美]丹尼尔·伯勒斯 / 约翰·戴维·曼
Flash Foresight:
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e Impossible
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趋势有硬趋势和软趋势之分,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未来的变数。
而精准预测未来的逻辑,就藏在构建“远见力”的7大原则之中,通过阅读,任何人都能迅速掌握。
未来地图
技术、商业和我们的选择
[美] 蒂姆·奥莱利
WTF?:
What the Future and Why It's Up to Us
未来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如个人隐私保护、假新闻肆虐、人工智能导致失业等。
在作者所在的硅谷科技界,这些问题正在被广泛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或脑洞大开的建议,值得我们思考、讨论和辩驳。毕竟,在崭新的不可预知的世界生存,每个人都需要一份未来地图。
人类的明天
[法] 席里尔·迪翁
Demain:
un nouveau monde en marche
人类的明天,也许并不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高消费、增长率,而是新的能源供给、新的出行方式,更公平有效的经济模式,更符合个体成长规律的教育理念,更有活力的社会结构,以及更幸福多元的生活。
作者给出了一些简单可行的当下行动法则,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应对不焦虑的人类的明天。
超预测
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
[美] 菲利普•泰洛克 / 丹•加德纳
Superforecasting: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rediction
借助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和一项由政府资助的大型预测比赛的结果,泰洛克和加德纳阐明了出色的预测并不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或者深奥的方法。它需要的是从多种来源收集证据、注重概率思维、组建团队一起工作、记录预测得分,并且愿意承认错误、改变航向。
《超预测》提供了最明显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提高能力,以便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商业、金融、政治、国际事务,以及日常生活。
黑天鹅
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
从金融危机到四川大地震,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9-11”恐怖袭击事件,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
本书深入介绍了黑天鹅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发掘出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背后的真正价值,教会我们如何认识这个社会的运行方式,如何避免小概率事件带来的重大损失,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占得先机。
06 小说家的未来幻想 _
黑暗的左手
[美] 厄休拉·勒古恩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一名星际联盟特使,被派往冬星,完成一个秘密使命。然而,冬星上的一切——怪异的风俗、古老的传说、混乱的政局,无不冲击着特使固有的观念。
一个自由选择性别的社会是怎样的?在宇宙尽头的陌生人身上,特使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神经漫游者
[美] 威廉·吉布森
Neuromancer
它开启了赛博朋克这个文学类型,它给了我们“网络空间”这个词,它将这个世界带到了信息时代,它提供了无数灵感给《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以及所有最先锋的音乐、时尚、游戏……
赛博朋克圣经,“1923年以来100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美] 菲利普·迪克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值得一看的银翼杀手原作。
核战后,放射尘让地球上的动物濒临灭绝,地球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除了“鸡头”和“蚂蚁头”这类特障人,绝大部分人口移居火星,而政府发放的仿生人则不堪奴役,从火星逃回地球。
在与仿生人的接触和较量中,赏金猎人里克发现自己对仿生人的看法和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究竟是福还是祸?
希望这份书单
能够构建你对未来的想象
也能让你更好地理解当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