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对比下的封建社会。
早在中国汉朝时,与汉朝并立于世界的,还有一尊西方的庞然大物,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位于欧亚大陆最西端,汉王朝则矗立在欧亚大陆的东方,罗马帝国面对着日耳曼,北欧人等外来民族的侵略,汉王朝的北方则有虎视眈眈的匈奴人。
两个庞大的帝国拥有相似的处境,但却偏偏走向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方向。
汉帝国从文景之治开始,积攒国力,养精蓄锐,到到汉武帝期间,实施推恩令进行削藩,收各诸侯国财权,完成了大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国富民强。
汉武帝遴选将领,整顿兵马,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在汉朝强大的军事打击之下,匈奴人一败再败,最终分为两部,一部南下成了汉帝国附属,一部一路向西,寻找新的适合生存之地。
同时,罗马帝国此刻却逐渐走向衰落,国家元首与元老院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导致了罗马帝国高层内部出现了派系之争。
另外,由于罗马帝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一路向西的匈奴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最终都聚集在这里,在匈牙利平原上与罗马城隔着莱茵河遥遥相望。
在日耳曼人和匈奴人连番攻击之下,原本还能依靠城墙和精锐的罗马军队抵抗的罗马帝国,因为内部的分裂出现了叛徒,因此原本与东方的汉帝国并排屹立的罗马帝国最终被攻陷,倒入了历史洪流。
罗马帝国最终崩溃成东罗马帝国,和支离破碎的西罗马帝国,西方世界从此陷入了无尽的纷争之中。
相同的庞大帝国,不同的历史结局,从此东方的封建社会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而西方的乱世纷争拉开了序幕。
这种不同的结局有两方面的原因:
主观原因:汉帝国连续数代帝王,都是雄才大略的明君,因此整个汉帝国国力正处于上升期,另外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里,君主的素质高低完全可以做到一言兴邦。
但罗马帝国此刻内部分裂,国王与元老院的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统治集团和平民直接的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给了游牧民族与一部分统治势力勾结的机会,其次,当时部分游牧民族多次被罗马帝国作为雇佣兵使用,因此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装备水平不亚于罗马军队。
客观原因:汉帝国当时面对的游牧民族,仅仅只是匈奴一个少数民族,并且东方封建帝国由于中原地区地形地势影响,汉帝国与游牧民族交锋的地方只有北方一条战线,还有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军事将领的出现。
罗马帝国所面对的游牧民族,不仅仅局限于日耳曼民族,还有向西而来的匈奴,有北欧人,有维京人,甚至还有法兰克人等等,欧亚大陆上大多数游牧民族都汇聚在罗马城的东方和北方,敌对势力太过强大。
继续前行的中国封建社会
在东方汉帝国灭亡之后,晋朝时期少数民族攻入了中原的封建王朝,经过一段时间的动乱,在民族矛盾和封建势力的双重绞杀下,少数民族败退,短暂的乱世之后,东方重新回到了相对稳定的封建王朝时代。
不论是东方的晋朝时期,还是西方的罗马时期,都被游牧民族攻破壁垒,闯入了统治中心,同样的时间,却依旧不同的结局。
导致这个巨大差异结局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秦朝,秦始皇开创了东方的封建社会,这种开创,不仅仅是开创一个政权,更多的是对华夏民族的定义,对文化的统一认同,对大一统观念的深入人心,并且这种这种思想在汉朝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所有闯入的游牧民族都会被定义为“外来者”而被驱逐,不死不休。
罗马帝国的政治根基,类似于一种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联盟,各自代表各自的利益,因此在被攻破之后,树倒猢狲散,各扫自家门前雪,尽管后期有一些野心家想回复罗马帝国的荣光,但缺乏群众基础,最终罗马帝国也成了西方历史的泡影。
在晋朝之后,大一统华夏民族的观念在经过战火的捶打,渗入到了每个华夏子民的骨子里,因此东方的封建帝国彻底消除了被游牧民族打散开来的可能,在日后所有的封建王朝中,每个政权的出现,都会把大一统当成目标去实现,而不是安于一隅。
破而后立的西方世界
罗马帝国的崩溃,直接遗留下了无数的小政权,它们有些是罗马贵族的组合,有些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有些则是罗马帝国崩溃剩下的一部分政治势力。
不少罗马帝国的后裔们开始尝试重回罗马帝国的荣光,有洛林王国,查理王国,西罗马王国,但纷纷政治或者军事落败,就连拜占庭王国在被反复征伐中,在阿拉伯人的猛攻下消亡。
此刻罗马帝国,就宛如破碎了的瓷器,碎了一地,就连重新组合起来的希望,文化,政治,军事,所有的传承消弭一空。
但就是在这残垣断壁之中,一个个小国家却出现了,他们没有分封制,更没有郡县制,他们没有传承,没有学习的对象,除了敌人,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也摆脱了封建桎梏。
在一群小国之间竞争,强则强,弱则亡,生死存亡的战争催促这西方大地上,绽放出竞争的花朵,他们寻找更高效的钢铁锻造技术,他们研究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他们讨论如何通过商业去赚取更多的财富……
破碎的西方大地,因为残垣断壁而显得更加肥沃,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这里开始生长发芽,工业化的进程在西方世界中崭露头角。
中国封建社会的灭亡和资本主义革命的兴起
明朝时期,东方的封建帝国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小农经济思想依旧沉迷于男耕女织的自然农业生产经济,依旧以天朝上国自居,依旧遵循着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顺序。
资本主义商品交易和规模化专业化的经济作物生产模式,对封建社会条件下的小农经济进行冲击和破坏,大量劳动岗位的出现,让封建政权对于底层人民的控制能力降低。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让社会财富迅速聚集,形成一种全新的势力,占有大多数土地的官僚地主阶级如同被釜底抽薪一般,失去了大部分的财富来源。
清承明制,清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他的经济基础同样是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生产模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显然能够动摇到清王朝的经济基础。
但清王朝的灭亡,需要两个方面来分析:
事实上,从封建王朝本身而言,清王朝的统治一如既往,但经过工业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先进的坚船利炮破开了清王朝落后的的封建壁垒,清王朝就被动地开始了资本主义改造,比如总理衙门的设立,通商口岸的设立,和洋务运动的兴起。
但是清王朝在资本主义的方向上走错了道路,封建社会本身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本来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相悖的,因此尽管有了北洋舰队,有了西洋火器,但清王朝根本上的落后是需要从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进行改革的,表面上的洋务运动并没有让清王朝真正强大起来。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沉重剥削之下,清王朝只能从底层百姓手中剥夺财富,来应对西方列强,在清王朝的沉重压迫之下,代表资产阶级的新生政治力量开始举行起义,导致了清王朝最后的灭亡。
清王朝的灭亡,是在西方列强侵略殖民化的促进之下,被新生资产阶级力量推翻的,是新的社会政治力量对旧统治的取而代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