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谈你对敬业的理解

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谈你对敬业的理解

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谈你对敬业的理解秦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学思平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秦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学思平治

「学思平治」秦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既要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1.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突出体现。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避免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崭新阶段,是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人民精神境界不断提高的社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起来,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巨大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伟大成果,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两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经济建设搞好了,生产力发达了,精神文明建设才有更充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并非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个社会缺少精神文明,这个社会就是畸形的。实践证明,两个文明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它们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是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需求,又有精神的需求。因此,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方面,必须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

2.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推进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统筹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实现中国梦,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把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内涵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政治智慧和价值追求。

3.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对民族与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否则,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日益显现,精神文化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与此同时,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精神文明建设,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影响着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要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只有在国家层面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才能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有在社会层面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满足人民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方面的更高要求;只有在个人层面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道德素养,提高社会的整体文明水平。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让人民群众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秦宣: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长安街直播

「学思平治」秦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韩培涛;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上一篇: 张冠生:追随费孝通脚印 成乡土中国社会变迁的经历者
下一篇: 从乡土中国到乡愁中国: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