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8日《广西法治日报》刊发北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斌题为《打牢社会治理基础 夯实平安稳定根基 为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贡献政法力量》的署名文章
打牢社会治理基础 夯实平安稳定根基
为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贡献政法力量
□北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杨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国家安全单列专章进行阐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作用,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为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贡献政法力量。
一、以政治强引领,凝聚社会治理合力
一要以科学的政治理论引领社会治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一以贯之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等一系列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社会治理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要以有力的组织领导增强社会治理优势。各级党委要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按照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健全党对社会治理领导的制度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制约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重大问题。各级社会治理领导小组要在党委领导下,发挥好牵头协调、组织推动、督办落实的作用,及时分析研究社会稳定形势、社会治理动态。要把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绩效考评范围,推动形成条块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三要以坚强的战斗堡垒夯实社会治理基础。要进一步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统筹协调,确保社会治理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要加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构建基层党组织主导整合资源、服务群众、联防联治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物业党建工作措施,持续健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使党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二、以法治强保障,增强社会治理定力
一要注重科学立法,丰富法治供给。要用好地方立法权,找准立法切口,服务治理需求,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立法,引导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紧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公共卫生、物业管理等民生领域立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紧盯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在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加强立法,解难点通堵点,提升治理效能。
二要严格执法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执法司法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要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坚决打破就案办案、机械执法的惯性思维,更加注重法理、事理、情理的有效融合,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要优化法治服务,增强群众满意度。要持续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力度,加快建成以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为载体,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要不断扩大援助范围,向群众提供及时充足、普惠均等、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要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的作用,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四要创新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要创新方式和载体。要把握好宣传实际,通过开放庭审、现场调解等方式以案释法,以身边案教育身边人。要把宣传法律条文与传统文化、公序良俗有机结合,让人民群众听得懂、传得开、用得上。要健全法治传播体系,从小角度讲大道理,以正能量激发大流量。要用好法治宣传队伍,加快组建基层法治宣传队伍,常态化在村(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基层干部、群众主动知法、扎实懂法、自觉守法。
三、以德治强教化,促进社会治理内力
一要营造“崇德”氛围。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用群众愿意参与的方式开展活动,形成德治向心力。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及时严惩跨过界限的丧德败德行为,向全社会发出道德底线不可触碰的强烈信号。要深入整治侵害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等问题,统筹推进打击与整治,确保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要深入整治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失信败德问题,让败德者付出沉重代价。要深入整治网络空间乱象问题,结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整治网上“黄赌毒”“坑拐骗”等违法犯罪,推动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
二要明确“立德”规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注重运用舆论和道德力量促进村规民约有效实施,对违背村规民约的,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运用自治组织的方式进行合情合理的规劝、约束。要进一步完善见义勇为激励表彰机制,让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要以保护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形成强大的正面激励和负面惩戒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向上的浓厚氛围,增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三要健全“弘德”体系。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润物无声,却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发展。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农村道德模范、最美邻里、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开展乡风评议,弘扬道德新风。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
四、以自治强基础,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一要建强自治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建立由基层党组织主导、整合资源力量、平战结合、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的新机制;发挥群团组织纽带作用,完善党建带群建、群建促社建的制度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作用,解决群众多元多样需求;推动企事业单位发挥参与作用,履行好内部管理职责和社会责任;推动群众自发性组织发挥正向作用,促进其依法依规参与社会治理。
二要创新自治活动。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可以让群众通过接地气、聚人气的民主实践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让“微治理”更富活力和效率。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村(社区)重大事项决策,按照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引导群众开展民主协商,不断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推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要激发自治活力。明确政府管理权和村(社区)自治权边界,把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剥离出去,把不能缺的群众自治内容纳入进来,使其回归本源,着力解决地方村(居)委会行政化问题。进一步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推进市县乡三级网格化指挥中心建设,加强网格员队伍的培训管理,构建差异化奖惩评价机制,充分发动老年人、退休干部、楼栋长、物业保安及其他热心人士积极投身于网格化服务管理,以网格“微治”推动社区“自治”,进一步激发社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活力。
五、以智治强支撑,打造社会治理动力
一要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要加快推动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建设,扎实推进综治视联网、视频监控系统、综治信息系统平台“三网合一”,以“雪亮工程”建设为重点,建强建好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推进人脸识别、电子围栏等设备建设,切实提升风险智能感知能力。要加快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打造“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阵地。
二要拓宽渠道强化数据采集。要加强数据综合采集,把职能部门掌握的数据、网格员采集的数据、群众反映的数据、企事业单位通过服务获得的数据,汇聚形成支撑市域智治的数据池,实现应统尽统,打造汇聚数据的中心,破除数据壁垒,破解共享难题,分级授权,让各业务单位、基层一线享受大数据红利,推动社会治理指挥决策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要推进信息化的深度应用。要树立应用为要、管用为本的理念,盯牢基层所急、实战所需、群众所盼,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拓展业务场景、提升智治效能。要建立健全智能化辅助决策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从依靠直觉与经验决策向依靠大数据决策转变;要结合疫情防控、群体性事件处置等实战需要,强化智能预警预测功能,充分运用数据标签、分色管理等技术手段,开展对重点人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等精准“画像”,实现社会稳定形势的综合研判、重大案事件的高效处置。
四要以信息化架起服务“连心桥”。要推动智治创新发展,大力推广矛盾调解、居家关怀、智慧出行等场景应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拓展线上参与渠道,鼓励群众随时随地报送信息、反映问题、议事协商,侧面增进共治活力,同时要更加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对智能应用的可接受度,形成“一地创新,全域受益”的良好局面,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更多鲜活实践经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