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1.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1)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2)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社会,即是中国特殊的国情。“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 ①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②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以获得民族独立,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以求得人民的解放。③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 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显著优势。

(2)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它的力量很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3)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4)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5) 由于中国是处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实际上是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土地广大,所以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少有的。其中,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决定这些特点的,主要是帝国主义的势力;这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1)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 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两者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

(三)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1) 列宁说: “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革命发生与发展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

(2) 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产物,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者逼出来的。 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四)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1. 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历史地位

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它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3. 经验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除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外,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 ①它没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②没能把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一个农村大变动;③没能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它表明: ①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②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1) 辛亥革命后,旧民主主义革命陷于绝境,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寻国家的出路,终于实现了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2) 促成这种转变的国际与国内、主观与客观的主要因素有: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民主革命性质转变的国际因素和时代条件。②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③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④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3) 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创造社了会历史条件。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则成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实现。

(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1. 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②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④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党的成立。

2. 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伟大意义: ①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②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③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总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1)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和人类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①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教条,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②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和建设,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二)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绝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1)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着新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2)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

(3)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4)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5)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条件。

(三)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时期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开始。中共二大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中共四大又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工农联盟问题。尤其是毛泽东发表了《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者、动力、前途等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共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 形成时期

毛泽东思想主要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当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期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从理论上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在1930年5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3�� 完备成熟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②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历史经验。③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④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六中全会上及其以后,毛泽东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任务,极大地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 继续发展时期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既有对已经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更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集中表现在毛泽东《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主要著作中。

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与科学体系

(一)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要素: ①它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②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③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1)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中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有两次概括: 一次集中体现在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一次集中体现在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这两次概括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又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新认识、新发展。

(2) 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核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其具体内涵主要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基本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和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凡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即使是毛泽东提出的,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③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三、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毛泽东思想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

(2)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 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理论。

(4) 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 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四、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进程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上一篇: 感恩社会回报母校的论文【集锦】
下一篇: 201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