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解读利润和平均利润

解读利润和平均利润

解读利润和平均利润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其中,c是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即不变资本转移过来的价值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其中,c是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即不变资本转移过来的价值,v+m代表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但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资本的价值(c+v),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因此c+v构成生产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K表示。这样,商品价值W=c+v+m就变成为W=K+m。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剩余价值不仅被资本家看作是所费资本即成本价格的增加额,而且是所用资本即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可见,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这种现象形式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同时,由于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使商品的价值由K+m进一步转化为K+p(p表示利润)。

利润率。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相应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p′=m/C。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

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同方向变化);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反方向变化);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同方向变化);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同方向变化);原料价格的变动(反方向变化)。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不同部门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同。等量资本投入不同部门得到不等的利润量,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以资本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因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转移,引起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化,从而引起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产品价格的变化。利润率低的部门资本流出,生产规模缩小,产品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利润率提高;而利润率高的部门则发生相反变化,直至各部门的利润率自发地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就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全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各部门的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简单和绝对的平均,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商业利润,银行资本家得到银行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这些不同部门的资本家瓜分到的利润只是平均利润。每个资本家所得利润多少不仅取决于他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而且还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资本家之间在瓜分剩余价值卜固然有一定程度的利害冲突,但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以榨取更大量的剩余价值这一点上,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使各部门获得的利润与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多少无关。这就使利润完全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进一步歪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

上一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 | 公正篇
下一篇: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