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毛概期末备考划重点

毛概期末备考划重点

毛概期末备考划重点整理不易,码字吐血呜呜呜听说点赞的人考试都通过啦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整理不易,码字吐血呜呜呜

听说点赞的人考试都通过啦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并阐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的自身建设。

4.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7.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8.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9. 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

10.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11.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12.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3. 新民主主义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

14.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7.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18.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9.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0. 新民主主义政治: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2.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性社会形态。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2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6. 对手工业的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7. 用和平赎买的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8.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29.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30. 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用的矛盾。

31.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矛盾,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32.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4.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35. 党的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36.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展开,邓小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和时间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重要的科学论断。

37.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

3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39.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0.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1.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42.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43.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明确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44.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45.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4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7.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一以贯之的主题。

4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所要解决和回答的正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49.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0. 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写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5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3.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4.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5.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56.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7.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5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59.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6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61.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2. 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根源。

63.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

65.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6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

67.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68.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69.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70.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7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八个明确”核心观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

72.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73.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74.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75.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6.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7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天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78.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79.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80.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8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82.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8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84.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表达。

8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构成,

86. 伟大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87. 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向、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88.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89.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0.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91.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92. 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93.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94.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网发展的小康。

95.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96.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上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浓理能力现代化。

97.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98.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9.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100.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101.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103.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104. 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

105.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基本内容:军队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这准确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唯一的独立的领导,是直接领导、直接指挥。

106. 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依法治军、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

107.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108. 推动建立新型合作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09.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11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11. 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112. 一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双向投资合作。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三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四是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113.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

114.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15.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16.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

上一篇: 你注意到了吗?今年形势有变,社会出现几处“不正常”现象
下一篇: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