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峰
PUA,是英文“Pick-up Artist”的全称。从字面上看,它是“搭讪艺术家”的意思,初期用于形容两性之间的“勾引艺术”,随后还扩展到犯罪心理学的领域之中。
现在有一种现象非常让人觉得“有意思”,一些女生明知与之交往的对象是“渣男”,却越发地对其“割舍不下”。这就让“PUA”这一2019年年末的关键词,进入到百姓人家。
明知故犯
有一些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定性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即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甚至令被害人对犯罪者产生一种莫名的好感和情结。这种“人质情结”从一个侧面将“被害者”不同寻常的心理诠释地入门三分。
既然渣男是“渣”的,按照人性深处中趋利避害的本能,远离渣男自然是一个人最终的选项。但是,“偏偏喜欢你”竟演变为“渣男”这一群体的隐性福利。
如上图可知,“渣男”盛行的理由有很多。互联网进步、“狗仔”进步分别以37%、33%的占比,成为“渣男”炙手可热的主要因素。互联网所带来的“沟通红利”,让很多“渣男”不再成为“过街老鼠”那般“人人喊打”的对象,而是不知不觉地充当起信息时代悄然“走红”的“香饽饽”,呈现出一种蔚为壮观的“偶像景观”。
造成对“渣男”“明知故犯”的一个动因在于,人们对于渣男的“痴狂”已驱使恋爱中的一方自愿地舍弃掉“理性人”的身份,转而用一种非常态的信仰和行为来面对渣男的狂轰滥炸,“甘愿”成为渣男释放歹意的“试验田”。很多人甚至舍弃不掉“渣男”身上所附带的“渣”,他们更愿意沉醉在渣男“渣”之后的“温柔”和“甜蜜”。在感情的世界中,“理性人”的“对”与“错”、“是”与“非”已经不惯于上升为道德层面上的判断,而是停留于情绪层面上的“美”与“丑”。
渣男感受力
但是,很多女生在恋爱刚开始的时候,还不习惯用“被害者”的角色来定位自己,她们总是坚定地相信可以“拯救渣男”的奇迹会在自己身上上演。这种对“渣男”痴迷的现象,不仅仅应局限为一个心理层面的问题,也远远不是一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就可以说明的。
戈登的组织情感和冲动情感的特征
国外学者戈登将人的情绪分为组织情感和冲动情感。在他看来,人的组织情感更具社会性,更有一定的“约束力”。相较起来,冲动情感就更有私人性,更具随意性、自发性和非意志性。而且,冲动情感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犹如“脱缰野马”,丧失理智还会转变为“反人性”“反道德”的“疯狂行为”——比如,裸体示爱、恐吓威胁和自杀等。
面对渣男,选择“飞蛾扑火”的恋爱胆略,从根本上说,还是来源于对渣男特有的“感受力”。
感受力首先是一种“组合力”,它将男人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都“一股脑”地组合为“幸福的伊甸园”。在这个园子里,再丑陋的东西都被赋予了美好的魔力。
男人的“痞”被理解为“可爱的坏”,男人的“暴”被视为“野性的狂”,男人的“骗”也被冠以“浪子终回头”的说辞。总之,这种组合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凝聚了一个人对于男性所有痴狂的想象,并调动着在现实生活中麻木已久的神经来获取个体不同维度、不同取向的精神充实和快慰。
渐渐地,感受力转化为了一种膜拜情结。在这种情结的感召之下,人性中是非判断观沦为一种浓烈的“一厢情愿”式的英雄崇拜情结。
英雄情结可谓由来已久。从原始社会开始,顶礼膜拜的神像就被人们供奉于庙堂之上,成为佑泽一方水土的精神符码。现代工业文明之后,一代歌坛明星、影视明星开始取代农耕文明社会“神”的地位,一跃晋升成现代人的“精神支柱”。
对偶像、英雄的崇拜成为人性中最为悠远而深沉的基因。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过分地寄托,一方面是一种埋藏在人性深处的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亦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弱势一方生存于世的一种“条件反射”。
身子太忙,脑子太闲
感受力其次还是一种“想象力”。在这个“世风日下”的世界中,“好男人”已是一种“稀有物种”,反倒趁早断送对其执着的等待。不如转而求之,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寻求一片只存有“渣男”的“幻想世界”。
在想象助力的如梦似幻的天空中,渣男再也不用为其现实生活中的“败坏人品”所买单,而是被一种“人为的梦幻”所取代。激情、欲望、速成、便捷,一时之间摧毁了亘古沉淀下来的“仁义礼智信”,颠覆了古老社会中对“正人君子”“儒雅绅士”的先验性之推崇。
如此说来,在心理某些方面较为敏感和脆弱的“弱势群体”心中,“渣男”的人品就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渣男”身上找到一种与日常生活所久违的满足感和踏实感,以及在这种感觉之外所隐藏着的“想象的共同体”——天下渣男,是一家。
毕竟在这个冷酷的花花世界,有一个人“管”着,有一个人“训”着,总比无人问津、孤独寂寞冷强一些吧。
一头是对英雄的崇拜,一头是对“渣男”的寄望,一头是自己人性深处的需求,选择“渣男”与其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痴狂,倒不若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退路。
美籍犹太裔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曾坦言道:“人们面临很多虚假的需求,人们每天为了虚妄的幸福而奔波忙碌,身子太忙,脑子太闲。”
对于“渣男”的需求,已经僭越了人与人交往原本的逻辑——精神与肉体双向共促,而是“跑偏”到只令“身子太忙,脑子太闲”的虚假需求之端。可怕的是,有需求就有供给,一大堆“渣男”的涌现,正“完好地”填满了这个星球上空中四处飘浮着的虚华灵魂。
视野 · 深度 · 新识
国际版、人物版、时尚版、文化版,每一版面都将开拓一片“新大陆”。
带你发现“新大陆”,先点关注哦。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问题请联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