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导读

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导读

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导读□刘军《资本论》是马克思倾注毕生精力写作的一部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百科全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刘军

资本论》是马克思倾注毕生精力写作的一部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百科全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直到今天,《资本论》仍然是我们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文献。

背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性变化呼唤新理论进行科学解答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呼唤一种新的理论,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危机的本质和出路。《资本论》三卷中,劳动价值论是基础,剩余价值论是贯穿全书的中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9世纪中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日益尖锐、复杂。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性变化,需要新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未来形态等根本问题做出科学解答。

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的根本体现。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要求摆脱资本的私人占有属性,充分展现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以往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无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内在矛盾。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呼唤一种新的理论,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危机的本质和出路。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的第二个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立。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资本的不断集中,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层除少数人进入剥削者阶层外,绝大多数人都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日益简单化,阶级冲突越来越尖锐,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1864年,国际工人联合会(即第一国际)在英国伦敦成立。但是,各国工人运动仍然缺乏统一的科学指导思想。在英国,强调合作发展运动的工联主义占据主导;在德国,主张改良的拉萨尔主义占据重要地位;在法国,宣扬阶级调和与和平改良的蒲鲁东主义流传甚广。无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地阅读和写作。马克思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及写作《资本论》的艰辛,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先后阅读了2000多册著作,收集了4000多种报纸杂志,写了100多本各种摘录、手稿、札记。

经过马克思的不懈努力,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整理出版了第二卷和第三卷。三卷中,第一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阐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论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其中,劳动价值论是基础,剩余价值论是贯穿全书的中心。《资本论》三卷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结构严密、逻辑清晰、理论完整的科学体系。

内容:融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一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百科全书

●《资本论》阐述劳动价值论,创立剩余价值论,提出资本积累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批判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将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融为一体

《资本论》中,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融为一体,构成一部内容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百科全书。《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它是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表述”;其次是一部哲学著作,“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在《资本论》中,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统一在一起;再次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本书所作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

具体而言,《资本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第一,阐述劳动价值论,奠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必须从商品开始。商品具有二重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二重性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生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生成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又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决定。追根溯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矛盾的根源。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劳动的二重性学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资本论》的全部分析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第二,创立剩余价值论,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劳动力是一种使用价值大于价值的特殊商品。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被资本家占有的那部分价值。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把劳动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相混同,把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等同于劳动力的价值,进而把剩余价值掩盖起来。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在于无偿占有工人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制造资本和劳动者之间公平交易和平等交换的假象,是一种最富隐蔽性的剥削制度。《资本论》三卷,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展开分析的,它全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根本性质。

第三,提出资本积累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质。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不会将剥削的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消费,而是将一部分剩余价值重新转化为资本,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以便不断实现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无产阶级队伍也不断扩大且日益相对贫困,最终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此外,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必然成为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资本论》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得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结论。

第四,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阐述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无产阶级不掌握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受到资产阶级的剥削,是社会中的受压迫阶级。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方向的代表,肩负着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使命。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和斗争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无产阶级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才能获得彻底解放。《资本论》作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它使工人阶级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而寻找到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途径,并成为实现变革的领导阶级和主体力量。

第五,批判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科学阐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永恒的,而是特定历史时期适应一定生产力要求的社会生产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具有二重性,既是“造成毁灭和奴役的祸根,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必然会反过来变成人道的发展的源泉。”这一源泉,就是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当它“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对于代替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证明了唯物史观是完全正确的,从而把唯物史观由假设变成了科学。

作用:认识和改造当代世界的科学指导思想和重要方法论原则

●《资本论》具有严密逻辑性和严谨科学性,是批判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是洞悉世界和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资本论》虽饱受资产阶级学者的非难和攻击,但它的严密逻辑性和严谨科学性,使它具有无可比拟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认识和改造当代世界的科学指导思想和重要方法论原则。

第一,是批判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资本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资本论》的问世,“无疑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好像晴天霹雳震动了一切文明国家”。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情况。但是,《资本论》的一般原理并没有过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西方学者也在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论》,借以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说明,《资本论》仍然是我们分析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在《共产党宣言》等著述中阐述以后,“经过足足20年的潜伏阶段,到《资本论》出版以后,就越来越迅速地为日益广泛的各界人士所接受。现在,它已远远越出欧洲的范围,在一切有无产者和无畏的科学理论家的国家里,都受到了重视和拥护。”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实践,谱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篇章。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辩证吸收和借鉴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以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难以适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计划经济的话,那么,对于我们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充分显示了《资本论》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三,是洞悉世界和社会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资本论》蕴含着系统的方法论原则,如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等。其中,最核心的方法论原则是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的跋中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每个要素和环节,既肯定其在历史上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又指出它的历史性和暂时性,揭示其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必然性。正如海尔布隆纳所说:“马克思以自己的卓越才智创立了一种研究方法,这有幸使他在世界上名垂青史。”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马克思《资本论》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的伟大力量,依然占据着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上一篇: 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下一篇: 中学生责任演讲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