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大学思修期末重点

大学思修期末重点

大学思修期末重点思修一、绪论1、 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A. 自主学习的理念B. 全面学习的理念C. 创新学习的理念D. 合作学习的理念E

思修

一、绪论

1、 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

A. 自主学习的理念

B. 全面学习的理念

C. 创新学习的理念

D. 合作学习的理念

E. 终身学习的理念

2、 成才目标:

A.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B. 知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C.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D. 美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要求。

(二)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

(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要求。

4、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 了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整和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全面小康-------决定性阶段

全面改革-------攻坚期、深水区

全面法治-------正大力推进

全面治党-------面临众多重大课题

社会公德是什么中的道德规范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层次

二、第一章 理想信念

1、理想类型:

2、理想信念的意义:

(一) 理想信念之音奋斗目标;

(二) 理想信念提供就前进动力;

(三)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 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课本P32-33

三、第二章 中国精神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崇尚精神表现在:

(1) 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关系的独到理解;

(2) 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3) 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4) 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是只一个民族在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时代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基础和依托

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3、民族精神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社会公德是什么中的道德规范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层次

社会公德是什么中的道德规范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层次

社会公德是什么中的道德规范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层次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不同内涵、特点不同(历史性、具体性丰富性)

爱国主义随国家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

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s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爱国主义,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具体链条中进行评价。

s应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过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要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局限性,从爱国主义的丰富表现中升华出爱国主义的普遍情怀。

5、爱国足以的时代价值:

(1)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3) 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社会公德是什么中的道德规范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层次

6、做忠诚的爱国者:

推进祖国统一;

社会公德是什么中的道德规范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层次

促进民族统一;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7、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达,体现了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向。它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改革创新既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也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的精神特征。

µ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1)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2)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3) 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8、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2) 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四、第三章人生价值

1、人生观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一)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目的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二)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s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

(1) 人生须认真

(2) 人生当务实

(3) 人生应乐观

(4) 人生要进取

(三)人生价值:

s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s价值观的内容,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s思考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s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s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公德是什么中的道德规范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层次

2、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1)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2)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3)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s关于幸福观:

首先,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他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的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其次,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相互联系,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整体幸福不断增长中才会有保障。

最后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的更重要方面。

3、s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行行色色的人生观,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身尊奉和践行。

s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s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4、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P77

人生价值的标准:P78

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87

第四、五章 道德

1、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等。

2、

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 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 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 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 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4、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P100-102)

5中国革命道德:

s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形成的优良道德。

s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传统美德新的升华和质的飞跃,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s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发展的伟大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6、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7、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的意义:

(1)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 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9、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P111-113)

10、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务、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1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团结邻里。

13、加强个人道德需要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1) 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2) 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及时抑制和客服;

(3) 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4) 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和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第六章 学法 建法

1、法律

社会公德是什么中的道德规范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层次

社会公德是什么中的道德规范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_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层次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通常是指广义的法律。

2、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世界机型与人民性的统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三)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四)体现了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五)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5、社会主义法律和其他法律一样,还有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等重要作用。(理解掌握这五大作用)

6、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s 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s 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的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装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7、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问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8、法律执行:

s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s 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

法律适用:

s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

s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

法律遵守: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行使并享有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9、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 党的领导原则

(2) 人民主权原则

(3) 人权保障原则

(4) 法治原则

(5) 民主集中制原则

10、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又叫政体,是指掌握国家权力机关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12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13、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社会法、刑法。

15、刑罚的种类:

规定了自首、立功、缓刑、减刑、假释、社区矫正等刑罚制度。

16、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非程序诉讼法。

非程序诉讼法:

仲裁法;

人民调解法;

引渡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法律。

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内容:

(1)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 建设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

(3) 建设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

(4) 建设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

(5)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8、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七章 树“法观” 尊法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以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以宪执政。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坚持以宪治国和以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

两者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制度基础不同:西方宪政建立在资本主义宪法基础上,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而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领导力量不同:西方宪政表面上看,是不同政党轮流执政,其实都是资本和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而我们是旗帜鲜明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权利主体不同:西方宪政民主下的选举,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利益集团或少数精英群体力量,而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四)权力行使方式不同:西方宪政实行三权分立,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资本和资产阶级利益,而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法治思维包括法律之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法律至上:

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行

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 一般来讲公平正义包括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5、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一)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二)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三)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四)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第八章 行权 履义

1、法律权利的分类:

基本权利: 基本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

普通权利: 普通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其他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如:民法规定的物权、债权,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权等。

2、人权:

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人权思想发展:课本P193

3、法律义务:

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4、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享受各种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各种法律义务的主体:

首先,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同样,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依据,法治社会中不存在没有权利根据的法律义务;

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最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力行为和义务行为。

5、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行使原则、方式和程序是法定的。 我国选举法规定的选举原则和制度主要包括:平等选举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秘密投票原则、自由投票原则以及地域代表制、职业代表制、混合选区制、多数代表制委托投票制等

6、典型的表达自由方式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

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必须遵守以下义务:

(1) 不得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2) 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其他公民;

(3) 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

(4) 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5) 不得教唆他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6) 不得发表猥亵性、淫秽性的言论;

(7) 不得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7、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收非侵犯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等具体权利。

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等行为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

人身自由首先是指人的身体不受拘束,因而被称为“最小限度的自由”;其次是指人的行动自由;最后是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

8、住宅安全权:也称住宅不受侵犯权,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或搜查的权利,包括以下内容:任何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任何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搜查,任何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查封。这里的“住宅”既包括固定居住的住宅,同时也包括临时性的住所。

9、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10、在我国,受教育权主要指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权,也包括接受中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权利以及选择教育机构的自由和平等享有受教育机会和待遇的权利。

11、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2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政治救济和社会救济、自力救济。

上一篇: 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构建
下一篇: 综合分析能力类试题分析及真题讲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