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婚姻的历史和文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什么需要婚姻和家庭?

婚姻的历史和文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什么需要婚姻和家庭?

婚姻的历史和文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什么需要婚姻和家庭?“婚姻”这个话题,无论是甜蜜励志的,还是诙谐讽刺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之一。“婚姻”这个从古到今、中西内外都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其背后所牵涉的各种权利与义务

婚姻”这个话题,无论是甜蜜励志的,还是诙谐讽刺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之一。

“婚姻”这个从古到今、中西内外都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其背后所牵涉的各种权利与义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阶层间,都大相径庭。

接下来就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下婚姻的演变历史吧。

婚姻的演变历史

“成家立室”和“养育子女”的行为,跟人类文明一样的历史悠久

约在一万年前,定居型的农耕文明在人类社会兴起,婚姻成为“指定合法继承人”制度得以执行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婚姻早已不仅仅是个人事务,还成为了宗教和行政机构实施治理的一种官方手段。

时间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在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美索不达米亚《乌尔纳姆法典》中,就能查阅到许多关于婚姻管理的法律规定。

这些规定涉及到了婚姻的方方面面,甚至已经具体到对男女私通行为的处罚和对奴隶子女身份的界定等。

存世的最早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对婚姻已有明确的管理规定

古老文明对“多重婚姻”的许可

这可能会超出了你的想象:时至今日,在全世界数百种不同的民风民俗中,“禁止多配偶”的文明的占比还不足四分之一。

然而制度的许可与现实的可行,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由于适龄人口有限,同时受到婚姻和财富背后的连带关系的影响,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古以色列,也只有统治者和精英贵族能做到妻妾成群。

对大多数的老百姓而言,充其量只能负担得起婚配一到两个妻子而已。

可见那时的社会现状其实更趋向于一夫一妻制。

即使在允许多配偶的文明里,平民也普遍选择的是一夫一妻

而在全球的某些地区,情况正好相反,那里的女性则可以婚配多位丈夫。

例如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部分村落,还保持着异于我们的特殊的婚姻制度:一个家庭中的所有男性都会与同一名女性结婚。

通过这样的婚姻制度,可以保护这个家庭所拥有的十分有限的肥沃土地不被新成立的家庭所不断分割。

婚姻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数上,还体现在性别上

对同性婚姻的接纳程度,不同文明可能有所不同;但在已知的历史文献中,能公开承认同性婚姻的文明,一直并不缺乏。

同性婚姻在古文明中存在已久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祷文中就含有为同性夫妇祝福的词句;而在美洲印第安文明中,地位尊贵的“双灵人”则被看作跨越性别的社会角色的合理存在。

历史上以公开典礼的形式与同性结婚的最早案例,则来自古罗马的尼禄皇帝和埃拉伽巴路斯皇帝。

虽然同性婚姻公开化的行为在公元342年就被明令禁止,但在西班牙的一个小礼堂里,还保留着1061年发生在两名男性之间的实质婚姻的记载。

婚姻,甚至不需要发生在两个活人之间

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冥婚”的婚姻形式。

电影《京城81号》描述的正是关于冥婚的故事

那是为已去世的未婚之人举行的仪式,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香火或者安抚亡灵。

苏丹的某些部落,现时也延续着类似的做法。

尽管不同文明的婚姻形式存在着差异,但都受制于相似的决定性因素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婚姻的本质是为了解决财产继承和传宗接代等问题,至于爱情,那只是一件脆弱的衍生品而已。

尤其是在上层社会,婚配的对象通常是由家族或者统治者来决定的;即使对于能自己作主的普通百姓而言,婚姻还是会更多地从现实需求的角度去考量。

“婚姻”制度的诞生源于财产继承规则的实施

近代以来,婚姻观逐渐转向对爱情和陪伴的诉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有独自养活自己新家庭的能力,从而摆脱了来自大家族的束缚。

同时受到了启蒙运动新思想的鼓舞,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追求个人的幸福。

自此,家族责任、财富和社会地位,不再是婚姻的根本决定因素。

这种把个人幸福放在首位的现代婚姻观,引领着社会风俗的转变,比如人们对离婚持有更宽容的态度,以及选择晚婚的人群逐渐增大等。

近现代婚姻,越来越强调个人幸福,而不仅仅是体现婚姻本身的历史责任

总而言之,婚姻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的婚姻观念是会随着社会的结构、价值观和发展轨迹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

上一篇: 传播学三大学派之“批判学派”!
下一篇: 好的社会关系,是保持幸福的唯一秘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