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着力提高组织力量,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战斗堡垒,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无论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还是推进省域治理,都始终要强化党的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每一个文件的出台,每一次的试点探索,都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都必须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唯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让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取得更好成效,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是直接面对群众,事务琐碎复杂甚至艰巨繁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社会既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地域空间,也为社会治理提供基础单元,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文化娱乐等都发生在这里。随着城镇化和市场化深入推进,城乡人员流动、职住分离、各种利益关联交汇、多种服务需求旺盛,以党政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城乡基层自然成为人们居家生活、公共服务的最基础平台,成为社会交往、利益关联的最前沿阵地,成为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最源头防线,因此我们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创新治理模式,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着眼于未来开展预见性治理,推动构建有预见性的体制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坚持以防范化解风险为着力点,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对本地区居民需求进行调查,对本部门的工作情况作前瞻性预测,对潜在的问题进行迅速反应,以长远的眼光、最优的办法解决。善于顺应社会治理环境复杂化的趋势,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的预见性。
基层干部处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第一线,直接与群众接触,直接决定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不走样地在基层贯彻执行,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导广大基层干部从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自信、抓好制度落实,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