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几点质疑

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几点质疑

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几点质疑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几点质疑(来稿综述)这几年出版的哲学教材和一些理论宣传文章,在阐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时,一般都认为,当阶级社会处于没落阶段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几点质疑

(来稿综述)

这几年出版的哲学教材和一些理论宣传文章,在阐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时,一般都认为,当阶级社会处于没落阶段,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和它的上层建筑之间会从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变成根本性、对抗性的矛盾,从而成为社会形态更替的动力。近年来,本刊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其引起学术界深入的研究。

一、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会出现“基本不适合”,成为“根本性的、对抗性的矛盾”吗?

(一)马英华(暨南大学马列室)、潘泽(空军学院政治理论室教研室)等人在来稿中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一般不会出现基本不适合的状态,也不会成为根本的、对抗性的矛盾。这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目身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相互关系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上层建筑是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是它的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而上层建筑则是反映和维护它的经济基础的,它们之间有共同的阶级属性,组成一定社会的“骨络”和“血肉”的统一体。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确实也存在着矛盾,但这是基本适合中的矛盾,是服务得好坏和效率高低的问题,不具有对抗性质。即使当一个社会处于没落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于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中,只要统治阶级还掌握着国家政权,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就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就不会改变其阶级的本质,由这种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上层建筑,就仍然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机构和设施,是旧经济基的维护者,它们之间也就不会变成“基本不适合”的对抗性矛盾。

当然,就整个社会范围来看,除了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外,都还存在着某些旧社会的残余和新社会的萌芽,这些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确实具有对抗的性质,尤其是在一种社会形态将被另一种社会形态取代之前,变革旧基础和旧上层建筑的要求及行动同旧基础和旧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斗争是很激烈的,但这些已越出了“同一性质”矛盾的界限,而属于不同性质的矛盾了。

(二)主张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会发展为对抗性矛盾的论据之一是:当社会处于没落阶段,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就会表现为“经济基础中孕育着变革自身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必然趋势,同阻碍它变革的保守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潘泽等人在来稿中认为,所谓“经济基础中孕育着变革自身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必然势”,指的是经济基础中所包含的对抗性因素,比如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中的对抗性因素,这种对抗性因素从资本主义产生那天起就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自己的壮大,日益要求变革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本身。但不能把这种对抗性的因素说成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本身,因为只要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变革没有成为事实,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性质就不会改变,而一旦所有制的变革得到实现,那就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了。可见,经济基础中孕育着变革自身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同阻碍变革的保守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质上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把这一对矛盾混同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显然是不对的。

马英华在来稿中不同意经济基础内部会产生出变革自身的客观要求。他认为变革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来自新的生产力,而不是产生于旧的生产关系自身。不可否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确实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然而居于统治地位并代表这种生产关系的只能是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尽管它的生产关系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但它毕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更不会产生出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它和维护它的上层建筑之间,也根本不存在发展为对抗性矛盾的问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灭亡,是由社会化大生产和无产阶级的壮大所准备起来的,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的。

(三)主张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会发展为对抗性矛盾的论据之二是:用恩格斯关于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有三种可能(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3页)来论证。提出“如果上层建筑腐蚀没落,已不能够满足经济基础的要求,它的活动就会和自己的经济基础发生尖锐矛盾”,“会对经济基础起某种破坏作用”。马英华在来稿中认为,以上论证是不符合恩格斯原意的。首先,恩格斯论述的并不是上层建筑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而是讲上层建筑中的国家权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不能等同于经济基础,它广义上应理解为生产方式,而主要是指生产力。其次,恩格斯讲的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两种情况的论述,实际上是讲当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处于基本适合状态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一一国家权力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因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当某一阶级社会发展到没落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于不相适应的对立状态时,作为维护旧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必然同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和破坏因素。所以这里讲的并非上层建筑和自己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矛盾,而是上层建筑追随其过了时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同新的生产力发生尖锐矛盾,成为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四)主张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会发展为对抗性矛盾的论据之三是,用量变质变规律来论证。提出当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处于基本适合的阶段,两者之间的矛盾处于量变阶段。但“量变为质变作准备,矛盾的发展迟早要引起它本身性质的变化,基本适合的情况终究向基本不适合转化”,变成“对抗性矛盾”。潘泽等人在来稿中认为,以上论证是不妥当的。因为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同一阶级内部的矛盾,历史事实表明,统治阶级总是凭借其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权力,不断调整两者的矛盾。同时,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受经济必然性制约的,它必然会或快或慢地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展,两者决不会变成基本不适合,变成对抗性的矛盾。

二、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动力吗?

马英华在来稿中认为,在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它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对于推动一定社会阶段的发展有其重要作用,但是它不可能成为社会形态变革的动力。因为,第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不同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一开始就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它们又表现为进步的和保守的、革命的和反动的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斗争的结果是改变的生产关系,代之新的生产关系。而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由于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们之间的矛盾只能是如何更好地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问题。即使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旧的上层建筑也不会因此改变它的阶级属性和为旧的生产关系服务的宗旨,也不会出现一方起来否定另一方。第二,从社会形态的变革过程来看,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历史上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以下对立双方矛盾斗争的结果,即:一方是以新的生产力为代表,包括与其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萌芽,反映的是革命阶级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要求和愿望,另一方,则是以旧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为代表,反映的是反动阶级企图阻挠社会变革的要求和愿望。这两个方面的斗争表现为激烈的阶级对抗和冲突,最终必将是革命的阶级运用自己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动员和组织力量,通过暴力推翻旧的上层建筑及其维护的生产关系,建立起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上层建筑和新的生产关系,从而实现社会形态的过渡。因此,在社会形态变革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它的上层建筑不仅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相反,是一种阻力。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遵循着什么样的规律?

在一些哲学教材中,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都是遵循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从基本不适合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规律行进的。

王继声(石油部管道局职工学院)在来稿中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确实是遵循着上述规律行进的。那是因为:(1)生产力最活跃,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生产关系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变化,当这个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关系就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释度,要求生产关系作相应的变革时,上层建筑就会出来维护自己的生产关系而阻碍它的变革。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会出现基本不适合的状态。但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则不然。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对矛盾一经产生,就是以基本适合的状态出现的,并始终遵循着基本适合和部分不适合的状态行进,直至这对矛盾被新的基本适合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所代替。这样说,是否违背了唯物辩证法呢?没有。

王继声和马捷莎(北师大哲学系)在来稿中还认为,得出上述错误结论的根源,除了在认识上犯了主观脱离客观的错误外,还在于逻辑上没有保持概念的同一性。当他们讲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处于基本适合状态时,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和它的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而当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处于基本不适合状态时,实际上讲的是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的因素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就违背了形式逻辑的同一律。

我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其实是指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即:在一种社会形态建立之初,代表当前生产力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与代表更新的生产力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矛盾处于量变阶段,当这个社会形态处于没落阶段,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质变阶段,变成了“对抗性矛盾”,最终必将是革命的阶级运用自己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动员和组织力量,通过暴力推翻旧的上层建筑及其维护的生产关系,建立起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更新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从而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因此,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应遵循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规律,即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质疑者一致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问题,我们应当贯彻双百方针,开展深入的研究和讨论,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这对矛盾运动的实际进程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来。(编者)

上一篇: 道德有领域和层次之分。()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
下一篇: 家庭主要成员和社会关系指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