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枯竭症”又称“职业倦怠症”,只是一种源自心理的疲惫。众所周知,爱情有审美疲劳,再漂亮的美女,看久了,也就成了“一般人儿”。护理工作其实也一样。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更新、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严格、护士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分工不科学、护士的心理及体力负荷随之日趋繁重…导致“职业倦怠”现象更加普遍,护士常表现为:失眠、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易激惹等症状。
你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天工作之后感到筋疲力尽。
2、对病人慢慢变得冷漠,处理完事情后就避免跟他们接触。
3、经常有换个工作的想法。
4、工作使你变得对待家人性情暴躁。
5、由于人手不足,经常感到自己处于超负荷状态。
如果你符合以上五种情况,有可能患了“职业倦怠症”。
导致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那么,哪些因素导致了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患者因素
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复杂的情况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当达不到患者满意时,就容易招来恶言恶语,甚至是打骂等恶劣情况,护士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的精神紧张及心理压力下,极其容易对所从事的职业出现厌恶感。
2、职业因素
护理工作负荷量大,工作繁琐,工作时间常常实行三班倒的制度,夜班频繁,随机加班,频繁的轮班倒和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严重扰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规律,易产生慢性疲劳,进而影响护士的情绪、工作效率和质量,易产生职业倦怠。
加之没有周末及节假日,对护士家庭生活、社交活动有很大影响。
3、工作满意度
医院不重视,护理人员长期配备不足,人力资源未优化合理配置,未真正体现人性化管理、缺少高绩效管理体系,护士本身工作任务繁重、执业环境复杂、个人获得感和被认可感低等原因使得护士工作满意程度低,就容易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危害
1、影响身心健康
工作倦怠的个体,常出现焦虑、烦躁、失眠、忧郁等问题。也有研究发现会带来生理上的影响,对疾病抵抗力的下降,出现食欲不振、胃肠道功能紊乱、血脂、血糖、血压出现异常等问题。
2、影响工作态度及行为
有研究发现,工作倦怠高的个体,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承诺低、工作效率差。如果护士产生了倦怠感,就会对工作无激情、无热情、在工作中会出现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警惕性下降的情况,那必然会导致医疗差错的发生,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同时,护士会觉得自己工作意义不大,又脏又累,不受社会尊重,出现离职转行现象。
3、影响人际关系
倦怠感高的护士,会减少与同事及他人的交往,容易急躁,产生工作之外的冲突,导致和家人、同事及朋友关系紧张。
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1、更新管理观念
护士长要更新管理观念,要尊重和赏识护士,在管理过程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和“以护士为中心”的观念,多与护士沟通,让护士参与科室管理,调动其积极性。
如:可利用宣传栏等方式表彰护士先进事迹。平时多关心护士,了解护士的工作能力,挖掘他们的才华和潜力。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激发护士的成就感,不但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可缓解护士工作倦怠感的产生。
2、建立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他人提供的一种资源,压力管理的根本是要有意识的调节自我的全部内在与外在的资源去应对压力。
若要改变护士的职业疲劳,需要社会摒弃偏见,调整舆论导向,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对护士工作予以肯定。而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可减少护士倦怠的发生。有些国家已对护士工作压力问题开始立法,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护护士权益。
3、加强自我疏导
护士应培养健康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同事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解压。平时要养成规律的生活,改变不良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要适当运动和参加娱乐活动。记住,良好的心态是生活快乐的秘诀。
4、学会及时倾诉
当你自觉陷入了职业枯竭的状态时,不妨学着向家人、朋友或同事倾诉,把心里的消极情感及时说出来,而不是闷在心中。也许他们会给你一些恳切的建议,即便不能给你明确指导,也可以在心理上给你一些安慰,舒缓你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5、提高护士待遇
医院领导要把护理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对待。医院应加大对护士的培养,提高护士地位。做好护理人员的合理分配,就不会感到角色过重现象。
提高护士待遇,实行岗位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绩效分配制度并向临床护士倾斜。医院管理者要时刻关心护士,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护士解决问题,激励工作热情。要尽可能地为护士创造各种学习机会,提高护士业务素质。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护士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而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帮助护士预防并远离职业倦怠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优质的护理服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