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166位真人故事
我是户外旅行爱好者,今年37岁,你可以叫我敲哥,浙江嘉兴人,目前是某家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
10岁那年,暮色沉沉中,母亲决绝地坐上面包车离家出走,将父亲和我留在风中。那时即使懵懂,也意识到这是一种诀别。
于是,我挣开父亲的手,沿着曲折的乡间小道踉踉跄跄的追着面包车,但不一会,车子便消失在天际,整个山间就只能听见我的嚎啕。
这件事情就像阴霾一样在我的童年里挥之不去,都说原生家庭是最好的精神土壤,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完整”这个前缀。
母爱的缺失,让我从小就很自卑,后来才慢慢建立起一个还算完整的人格。
(13年骑行安徽)
从十岁开始,我就成了一个留守儿童,父亲常年在外地务工,我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在一家人与贫穷对抗的那几年里,贫穷本身让我更加明白,相比顾影自怜,倒不如用双手撑开一片天地。
初中一毕业,我就开始利用假期打工赚学杂费,早早的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体会人情冷暖。
年轻时有冲劲,也曾一时风光无两。2009年,我23岁,创业做死飞自行车,当时把电商店铺的规模做到了几乎是全网最大,在全国各地拥有200多家分销商。
在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我也有合作伙伴,也曾因为一时脑抽决定跟合伙人到泰国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曼谷骑行。
(14年在桂林阳朔摩托旅行)
那时候不懂,我以为做攻略是对自由旅行的僭越。
结果发现,曼谷逼仄的街道根本没有自行车生存的空间。去铁路市场,却发现早已停运多时,而且泰国正午的温度也很感人,4、50度的高温仿佛随时能把人热化。
不过事后每每回想起来,总是觉得有趣,看着那些当年的照片也能一直笑个不停。
2021年,我创立餐饮品牌食知禾味,在开到第12家店铺时经历疫情,经营受到重创,对自己打击很大,之后一直处于迷茫阶段,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好像一事无成。不过幸好,家人的陪伴给那段暗淡无光的岁月添上了一抹金色。
(2015年泰国骑行)
因为餐饮店的倒闭,所以原本用来堆放杂货的车子便没有了用武之地。
恰巧那时候因为出不去家门,所以我每天追看@杨旭游记,女儿也成为了杨旭叔叔的铁杆粉丝,随后产生了想要让杂货车承载更多的诗和远方的想法。
于是,我开始研究改装的可能性,并在湖州太湖边上找到一家厂家,以最低的成本改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2022年12月30号,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
这一天,正好是我患上新冠的第七天,跟我老婆说想要开着露营车出去散散心,原本想着元旦期间来个环浙江游就好,结果第二天稀里糊涂就直接开上了去往福建的方向。
(2020年一个人在纳木错)
至此,环中国旅行正式开始,短暂的将自己抽离于目前的工作和生活,以旁观者的视角,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地的人们的生活。不用在意外人的审视,真正的做回我自己。
一路沿着海岸线南下到了广西东兴,之后上了219国道,经过云南丙察察线,进入西藏,丙察察代表路上的三个地点,分别是云南的丙中洛、西藏的察瓦龙、察隅。
这是一条最艰难的进藏路线,以险著称,但与之相应的,却也是所有进藏路线中,风景最为优美的。
老姆登是这趟旅途非常令人神往的风景之一,我来的时候正好是仙女节,下午在教堂附近的小广场怒族和傈僳族的姐姐们载歌载舞,还有叔叔弹着怒族独有的乐器达比亚,原本作为旁观者我的被一个热情的姐姐拉着加入了他们的宴会。
恰巧教堂里有福音,正好被我赶上,去车里拿了经书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当怒族姐姐们用怒语唱起好听的诗歌时,震撼直击人心,眼泪情不自禁流了下来,那一刻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我想,这个号称是中国最美村寨的地方,美的不仅仅是风景,更是当地这些村民发自内心的善良和喜乐。
从察瓦龙开到了目若村,在目若村驻扎时,一群小孩过来跟我玩,淳朴的微笑让人感动,让我对于幸福的定义有了重新的认识。
(藏族小朋友参观露营车)
我们当地的小孩从五六岁开始就内卷不断,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让小孩原本单纯的眼神渐渐失去了光。
而反观西部地区的小孩,虽然满身泥土,但是从小追着牛群长大的他们,每个小眼神里都充满了光芒,这种光芒是纯粹人性的自我投射。
所以,我们到底希望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怎么样的童年呢,难道被物质裹挟的生活真的幸福吗?
而后经过绝美的西藏阿里地区到了新疆喀什地区的莎车县,这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县城,历史上曾是西域重要的部落国,我穿街走巷,路遇一间烟雾弥漫,熙熙攘攘的茶点。
于是顺着童年对于茶馆的记忆,我走了进去,一瞬间仿佛回到记忆中江南老镇的茶馆里,悠长的一个下午,让人短暂忘记了山川河海,和旅途的疲惫。
(一个人开在丙察察线)
从去年12月30日出发,至今年9月30日结束,总计历程17000公里。
当然,窘迫的时刻也是有的,在阿里地区的一个村子里露营时,海拔估计有4600米左右,气温零下10几度。
第二天车子发动不了了,当这部老迈的柴油车发动过程中,排气管冒出的烟让整个村子的村民都过来围观,以为是村子着火了,场面一度很尴尬。
后来,那些藏族朋友们都开始帮我解决问题,让我打开引擎盖晒太阳,虽然语言不通,但是热情的心却是实实在在的温暖了我这个行色匆忙的旅人。
(与哈萨克族牧民合影)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环岛电影《练习曲》,里面有一句台词影响了我足足十几年。「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
感谢那段陷入低谷的日子,让我做了这辈子最勇敢的一件事。
即便结婚十年有妻女,即便是工作上各种繁琐的小事需要我回复,即便是经济上并不宽裕,被房子套牢搞得一地鸡毛。
但终究还是走出来了,虽然身后的各种事情依然在等着你解答,但是当我踏上一个人的旅途,真正安安静静跟自己对话之后,很多原本觉得很复杂的事情,一件又一件的变得简单起来。
当我一个人在苍茫的阿里地区时,一碗10块钱的藏面就能解决一天的温饱,其实我们的人生需要那么多吗?
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无止尽的欲望和攀比,学会放下物质的一面,会发现生活还有更多可能。人生有很多的浪费,唯独旅行不是,于是我选择了出发。
(2022年一些露营片段)
旅行结束后,现在每个礼拜都会带着娘俩露营生活,一个人的环中国的旅行,现在变成了三个人的家庭游。
去过一年只开放几个月的独库公路,路边随便找个停车带,都是5A级景区,小家伙飞奔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开心的大笑,这是在兴趣班和暑假班里找不到的快乐。
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去接近、追逐大自然是人的天性,而我们却用条条框框把天性包裹住,这是一件遗憾的事。
自驾去新疆时,一家三口住在车里,在赛里木湖的湖边露营,小家伙晚上在车里泡脚,吃着本地甜甜的哈密瓜,夜晚欣赏漫天的繁星,人生之幸,大体不过如此。
现在女儿越来越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了。特别是下雨天,睡在车里,雨滴打在车身上,听起来非常的疗愈,女儿在车里画画,看电视、做手工,这是她的工作室。
(2023年在然乌湖露营)
玩了露营这么久,自认为有一定的心得体会。露营前,车里要采购好露营期间的食物、水等,根据气温要准备好露营装备,比如取暖设备、降温设备、移动电源等。
车宿是露营的2.0时代,以前我们喜欢玩帐篷露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车宿。
不管是轿车还是越野车,把床整合到车里,就会简单很多,不用每次都搬来搬去,搭帐篷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很多人玩露营几次就不玩了,就是因为搭建和收拾非常麻烦,但是车宿能够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装备也是对于很多新手小白来讲很关心得问题,熟不知,露营最需要的是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自然的探索,装备则在其次。
但还是会有很多露营的朋友陷入“装备控”的误区,我建议可以购买二手物品,到时候再转手的话不会亏太多。
(2023年一家三口在新疆集合)
让露营回归露营本身,才能真正感受到露营的美好,也能更接近大自然,我一直觉得人就应该远离钢筋丛林,去接近大自然,回归到人作为动物本性的地方。
旅行的经历让我明白,人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我觉得自己生命中拥有的一切都在闪闪发光,身边的人、工作,要满足这一切,爱上这一切。
珍惜拥有,已经足够。每个人对于生活的答案不一样,但这就是我的答案。
朋友们,如果生活遇到困惑的时候,不妨一个人去旅行,去经历所有的陌生事物,感受爱、感受生活,祝愿所有迷茫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是我的账号:敲哥的自由旅行日记)
【口述:敲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