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基本矛盾.doc

社会基本矛盾.doc

社会基本矛盾.doc第五讲社会基本矛盾韦克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只有首先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辩证运动,才能真正揭示人类社会..

第五讲社会基本矛盾韦克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只有首先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辩证运动,才能真正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原因和一般规律。(一)生产力生产力是由“人”和“物”构成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生产力的这三个要素,是任何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它们本身的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它包括体力劳动者和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没有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都是死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智力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着主导作用。当代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很多国家,劳动者被当成活的资源。因此,在这些国家看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最大的经济投入,也是最具有潜在发展趋势的资本。

发展经济,技术、资金可从国外引进,但劳动者的素质却是不能引进的。因此,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一大潮流。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水平和全民族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过的物体,通常称为原材料。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劳动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在生产中,劳动对象是个不能忽视的物的要素。这是因为:第一,它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前提。只有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才构成现实的生产力;没有劳动对象,就谈不到现实的生产。第二,劳动对象不同,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即使同样的工具,耗费同样的劳动,由于劳动对象不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也不大一样。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种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物质系统。它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的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能源系统,运输、储藏等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它是劳动生产率的标志,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这是因为:第一,生产工具是生产过程中直接传递人对自然界作用的手段;第二,生产工具的使用和创造,是人脱离动物界的标志,而生产工具的第一次发明和改进,都标志着人体器官的延长和人类改造、控制自然的能力的增强;第三,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也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标志。(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观点是****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科学概括,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它们是知识形态的东西。只有当人们把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于生产力的三个实体要素时,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往往引起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重大变化,从而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蒸汽机、电、原子能的发明、发现和运用就是证明。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近代科学始于资本主义初期,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再次显示出明显的威力。20世纪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要的标志的现代技术,带来了近代以来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科学技术上升到了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地位。据科学家测算,20世纪初,科学技术因素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中所占比重仅为5%~10%,主要因素仍为资金、劳力及自然资源。1950~1970年期间,技术进步贡献率,发达国家平均为49%;有些国家高达60%,今天它在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已达到60%~80%。同期,就是发展中国家平均也达35%,有些国家和地区高达50%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老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据统计,20世纪初新技术、新产品的老化周期约有四十年,50年代约为十五年,70年代约为八至九年,80年代则更短。这就说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同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是成正比的。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主要表现为:第一,通过教育普及的途径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第二。通过科技发明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第三,通过科技应用不断开拓新的劳动对象。第四,通过科学管理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与运动。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人们的经济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和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人们之间也必然要发生的社会关系。因为人们只有按照一定的社会形式组织起来,才能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马克思说:“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生产关系也是由许多要素有机构成的系统。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基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讲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它是通过人对物的关系而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人类历史上各种经济形态的区分就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形式为依据的。所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体现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最本质的关系,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关系。

首先,它决定着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其次,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由它所决定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又共同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形式。当然,生产关系中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所有制、奴隶主占有制、封建主占有制、资本家占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把生产关系归结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这就是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这就是奴隶主占有制、封建主占有制和资本家占有制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一样,是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人们不能够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也就不能够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正因为这样,它才能成为社会生活中最 基本的关系,成为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东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是遵循它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的。 这个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指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在古代,生产力 极为低下,只能建立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经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人类社会 就建立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生 产力是生产关系借以建立的物质前提和基础。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8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由于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劳动经验得到积累和提高,生产工具得到改进,从而使生产力不断 变化和发展。生产力的这种变化和发展,要求生产关系随之变化和发展,并且迟早 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生产关系不可能长久地落后于生产力的状况。正如马 克思所说:“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 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生产关系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是生产力赖以发展的社会形式,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是通过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而实现的。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时候,劳 动者的积极性、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作用都能得到发挥,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推动作用;另一种是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劳动者的积极性受 到压抑,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人们为了生存,进行着不间断的生产和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使劳动者的劳动经验和技能得到丰富和提高,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产品,劳动者便改进和革新生产工具;同时,由 于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这又加速了生产工具 的变革过程。生产工具的每一显著的革新,都使人的生产经验、劳动技术的丰富和 提高,从部分扩展到全体,从而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生产关系一经产生 和形成以后,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的变化,总是在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产生。

即使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产生之后,它也有 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的环节和因素。这样,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就同不断变化的 生产力始终处于矛盾状态之中。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情况。在新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以后的一定时期,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这时的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就在这时,生产关系 同生产力之间也仍然存在着矛盾。随着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原有 生产关系就逐渐变成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这时,生产关系就阻碍着生产力 的发展。客观过程要求生产关系进行根本的变革。陈旧的生产关系经过根本变革, 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又同生产力处于基本上相适合的阶段。生产关系本身又处于 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推动下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种矛盾运动表现出来的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因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也就是人类社会发展普遍的客观规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原 理,它在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因而就必须研究各个时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 民起来摧毁旧的上层建筑首先是旧的国家政权,以便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

上一篇: 社会组织包含哪些
下一篇: 社会团体属于什么单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