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斜体字均为个人观点
第一章 乡土本色
1从基层来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2中国社会基层是被称为土头土气的乡下人
由乡下人来探索社会特性
引出特性1 人与空间
1乡下人靠土地谋生
2乡下人离不开土地
3“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占的的地位高
4离不开土地导致乡村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
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时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5将宣泄外出的人比作被风吹出去的种子
结局之一是找到或开辟新的土地生活,结局之二是找不到地沦为“孤魂”
引出特性2 人与人
1农业劳作并不需要群居,而乡下有大小不用聚居社区(暗示另有缘由)
2概念: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3与西方人多地少不同,中国很少有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精神
4群居原因:每家耕地面积小,水利方面合作方便,安全,土地平等继承
5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二:乡土社会生活富有地方性,熟悉的社会
由此引出两种不同性质社会
礼俗社会(有机团结),法理社会(机械团结)
6熟悉是从时间,多方面,经常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7对人:规矩不是法律,从俗即是从心。由此引出中国人有天生的信用,有“土气”。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
8对物:在熟悉环境中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3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对比
现代社会更多的是陌生,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
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小结
在激速的社会变迁之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逐渐产生,由熟悉变到陌生,温暖变到冷漠,世界也逐渐变得冷冰,依法进行约束。
而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又将如何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善良,如何不将自己与陌生世界隔离,如何与陌生人之间产生心灵上的联系。这是个问题
第二章 文字下乡
反驳城里人评价乡下人愚的观念
缘由1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不懂得避让车辆
反驳1不是智力问题,城里人也不会赶狗。
缘由2不识字,是文盲
反驳2智力是学习能力,如果没有机会学习,不能证明能力不如别人
由此引出疏散在乡下的事情,再次证明是环境影响了能力的发挥
乡下孩子:田野捉蚂蚱能力强
教授的孩子:识字能力强
由此推出城里人评价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层面不如人而不是智力,但就算这样城里人仍然无法自圆其说,这就要探究文字的用处了
1乡土社会特点为面对面社群,不管对于乡土社会还是现实社会,声气辨人的习惯还是支配者我们。
2文字起源:结绳记事,在空间和时间中用约定好意义的记号消除人和人之间接触发生的阻碍,但仍然存在文字的限制
3文字所传达的感情以及意思是不完全的,原因出于间接接触。情意与外局匹配
4由于文字表达有偏差,所以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避免误会
5然而说话时却可以不注重文法。原因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辅助表情补充
6可以看出,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不太完善的工具
由此乡土社会不使用文字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有直接接触就没有理由舍近求远采用文字了。
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也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空间间隔层面
1甚至语言都是舍近求远,因为语言也要求是社会性的象征同一意义的,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而再将范围缩小到个人,同行之间的对话也势必会导致外行人听不懂。这不同团体具有特殊的语言,也会产生歧义。
2特殊语言,作为象征体系的原料,表情、动作都更加容易传情达意,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无言胜似有言。
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但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中去批判一个社会中任何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所以文字下乡需要考虑文字和语言的基础。
小结
城里人有城里人的长处,乡下人有乡下人的长处,生存环境导致特性不同,不必要因为阶层高低贵贱而贬低别人。应将关注点转移到别人的长处上去,“择其善者而从之”。
语言文字都是人类传情达意的载体,并非直接表达感情所必须的,因此也会在社会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而在真正的乡土社会中,由于再熟悉环境以及人群之中,往往已经有了一种特殊的默契。不需要进行间接传情达意。
第三章 再论文字下乡
承接上一章节
时间间隔对于人和人之间使用文字传情达意的影响
1个人的今昔
1人类富有学习能力,行为方式以出生后为模型,本能再进行加工,反复在实践中磨练。
2学习需要打破个人的今昔之隔,靠的是时间中的桥梁——记忆
3把具体情境抽象成普遍应用的概念
4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必须发展记忆
5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积累
2社会的世代
1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2文化靠的是记忆不是本能,人在社会生活之中不能不学习文化
过渡
人的生活和时间的关联中,词是桥梁
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词,但可以没有文字
1文就是字
2词不一定是刻出来或者写出来的符号也可能是语言
从时间格局说明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
1没有文化的动物中能用本能应付生活就不必要有记忆
2由此可以看出人在记忆上的发展程度是依他们生活需要而定的
3乡土社会是生活安定的社会,基本上历世不移,熟悉的地方,祖祖辈辈得到的经验都是在以同一方式反复重演。世代的经验不需要不断积累只需要老是保存。
4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我们,记忆是多余的。
变动的环境导致记忆力的不够,才需要文字等一系列外在象征。
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但是现代社会需要。中国的文字不在基层发生,而中国社会从基层看是乡土性的。只有基层发生变化,文字才能下乡。
第四章 差序格局
显摆出现象
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是比愚和笨普遍的多。
贪污无能是相对的,是从个人对公家的服务和责任上说的。
而中国人也并非无能,所谓私的问题是个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
从社会结构的格局考虑私的问题
对比东西方社会
1西方社会: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团体有一定界限,分得清楚,争权力
团体格局(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事先规定同一团体中的组别或等级的分别。
2中国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讲交情,攀关系
亲属关系: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发生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传统以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画出圈子。
3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乡下家庭很小,地主和官僚家庭大到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
伦: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伦是有差等的次序。
传统社会结构最基本的概念,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
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得只是利用他做的事。
自我主义(中国):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已”作中心的,这种一切价值以“已”为中心的主义便是自我主义。
个人主义:平等观念,宪法观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