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后期资助项目 (2018mgchq001)。作者简介:刘方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文化经济哲学、技术哲学。人工智能物种奇点论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与社会学批判刘方喜(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摘要:科学而全面地探讨人工智能及其社会影响,需要克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割裂、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的割裂,超越技术怀疑论与物种奇点论的二元对立。技术怀疑论忽视了人工智能的历史性成就,即人在实践上证明了关于自身思维的思维的客观真理性和现实性力量,而人工智能物种奇点论则在本体论层面片面夸大人工智能及其物理性的价值,忽视人生物性存在的价值及人性本质的全面性,在社会学层面忽视基于资本逻辑的人的利己性、竞争性的历史性,并将这些历史性的人性赋予机器。扬弃资本逻辑与私有制,人工智能将有助于人实现自身全面本质,成为全面发展的 “完整的人”,而非片面的 “智能人”。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重构马克思本体论与社会学高度结合的哲学批判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人工智能;物种奇点论;技术怀疑论;本体论批判;社会学批判中图分类号:A81;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 (2020)01-0214-10人类社会正在进入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时代”,在相关研究方面,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弱或窄、专用人工智能,简称 AN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强或通用人工智能,简称 AGI)、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 (超人工智能,简称 ASI)三分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分析框架。
在理论上影响颇大的是雷·库兹韦尔等基于进化论的所谓 “singularity”(奇点)论,认为 AI 机器是一种异于并高于生物性人类的新物种,AGI 尤其是 ASI 将引发 “species singularity” (物种奇点)———这种 “物种奇点”论过分夸大了 AI 的功能和价值,而技术怀疑论则过分贬低 AI 的价值,两者形成二元对立。此外,还有盲目乐观的乌托邦主义与消极悲观的反乌托邦主义等的二元对立———这些二元对立跟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割裂、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的割裂交织在一起,形成当前全球研究不尽合理的格局,阻碍了对 AI 及其社会影响科学而全面的认知和探讨。改变这种格局,需要一种高度理论概括的哲学分析框架,马克思相关思想对此有重要启示。一、人工智能技术怀疑论的实践唯物主义批判马克思强调在现代工业实践基础上克服自然科学与哲学相互疏远问题的重要性,其思维理论的实践性的唯物主义原则,有助于克服 AI 技术怀疑论,揭示 AI 革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划时代意义:4 1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