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官方于前天发声,网上关于“小马云”的各种信息,这不应该是一个笑话或者段子,“小马云”的背后是沉重的现实:我们社会还有那么多未脱贫人群,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让人深思和焦心。
“小马云”是江西吉安一个乡村娃,真名范小勤。因长相酷似小时候的马云,照片在网上流传成为“网红”,双11购物狂欢节当天几乎被网友玩坏。因为背景信息缺乏,网友更多把关注点放到调侃马云上。真金不怕火炼的马云自然不以为意,为配合网友的娱乐精神,直夸范小勤“神态英武”。在网络陌生化情境下,娱乐化处理一个小朋友也犯不上上纲上线。
随着记者深入报道,“小马云”的真实境况令人唏嘘。父母亲皆有残疾,83岁的奶奶患老年痴呆症,全家五口人的生计全靠59岁的独脚父亲支撑。关于小马云的舆情也随之反转。马云第一时间表示,要负担“小马云”直到上大学的学费,可供到读博士。阿里巴巴随之为这个网络事件定调:这不是笑话,而是沉重的现实。网络上的调侃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小马云和他的家庭的关心,以及对农村贫困家庭等纵深话题的讨论。
“小马云”的舆情反转体现社会进步。根据2015年10月的统计,我国贫困人口有7000多万。这 7000多万人之中,“小马云”因为和商业巨子马云的撞脸,因为小概率事件走红,他和他的家庭得到幸运眷顾,不仅阿里巴巴集团不会袖手旁观,而且当地政府也将他们纳入重点扶贫之列。然而这毕竟是意外,农村里还有很多“小马云”亟需帮助,没有幸运的眷顾,他们的改变贫困命运之路,更值得我们关注。
这么说不是要否定“小马云”事件的积极意义。当年中青报记者在大别山地区一所农村学校拍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渴望读书的焦渴眼神,“希望工程”有了最催逼人心的代言符号,不仅苏明娟籍此改变了贫困代际传递的命运,而且感动了很多人参与更大范围的慈善助学。“小马云”被调侃成为网红,契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方式,让他的贫困故事传递到网络的角角落落,贫困乡村再次以聚焦形式引起社会关切,不少人唏嘘之下加入到贫困助学之列,这种社会慈善力量的动员方式值得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我们的政府花在精准扶贫上的精力和资源不可谓不多。但也要看到,贫困的形式多样而复杂,有因病、因灾、因婚姻、因教育致贫或返贫的,扶贫道路崎岖艰巨。小马云家的贫困,不能怪当地政府不作为,情况弄清楚之前切莫轻易做道德审判。只是对网友而言,从参与小马云现象网红发酵, 到关注背后的贫困、疾病等深层次问题,再到参与扶贫让所有人过上有获得感生活的讨论,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社会现实问题教育。
在这里要点赞马云。他没有因为自己跻身顶层精英之列,而对有一个“贫穷亲戚”而忌讳,不仅与网友互动,引导大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而且亲自参与帮扶之列。而且他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对贫困儿童特别是贫困家庭而言,输血式的金钱物资支持远远不够,关键是教育扶贫,让他们先武装头脑告别无知,再到自食其力主动改变命运。有人指责马云“看脸扶贫”,其实这个白手起家的富豪已经做的不错,相信很多人知道马云设立了一个“马云乡村教师奖”,每年拿出1000万奖励100位获奖乡村教师,帮助乡村教师,就是帮助乡村儿童,背后传递的关注乡村教育信号意义更加重大,马云的教育慈善早已上路。
“小马云”成网红,前期是网络狂欢,后期是深沉思考。阿里巴巴作为社会力量,做出了“沉重现实”的定调,这是良性社会扶贫观的建设性力量。扶贫一靠政府,二靠社会,特别是有责任性的企业和社会中产,希望“小马云”能激起更多人的恻隐之心,从关注小马云的不幸家庭开始,把更多目光关注到依然被贫困剥夺抽离的广袤农村,尤其是教育状况并不乐观的留守儿童,那里有更多“小马云”,或出力或出心予以帮助,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富豪那么多钱资助了多少贫困儿童的偏狭质疑上。
注意注意!青春浙江特设“思享者”栏目,欢迎有思想并且愿意分享的朋友给我们投稿!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