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考研政治干货:德治与法治分析题总结

考研政治干货:德治与法治分析题总结

考研政治干货:德治与法治分析题总结1.分析诚实守信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1)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1.分析诚实守信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1)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2)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

(3)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4)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有信者,行天下。

2.如何理解“个人破产”不等于“完全免责”?

(1)“个人破产”不等于“完全免责”体现了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个人破产”是指作为债务人的自然人不能清偿其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并对其财产进行清算和分配或者进行债务调整,对其债务进行豁免以及确定当事人在破产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有了个人破产制度,并不意味着欠钱可以不还了。相关主体负有不得抽逃资产、不得损害债权利益、配合破产等义务。此外,免责也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债务人都能免责。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不可分割,相互依存。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样,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法治社会中不存在没有权利根据的法律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平等实现,要求权利人只能按照权利的内容行使权利,向义务人提出过分要求。同样,义务人必须满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变相或部分逃避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是共赢的。在实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人人平等的制度中,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3.“面对有困难的人,能帮一定要帮一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道德风尚?

(1)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面对有困难的人,能帮一定要帮一把”体现了社会公德规范的助人为乐。

(3)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

4.如何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1)垃圾分类是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也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必须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2)思想道德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能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法律具规范和强制作用,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和国家强制力保障,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

(3)加快“生活垃圾污染”相关法律的修订,明确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人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快推进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培养一代人良好的文明习惯、公共意识和公民意识;动员家庭积极参与,大力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引导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自觉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

5.从社会公德的角度,如何理解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1)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当温饱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之后,道德要求提到了更高的层次。“盼环保”、“求生态”体现了社会公德中保护环境的内容。

(2)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3)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人民未来。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每个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身体力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如何理解“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1)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靠法律。

(2)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一是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二是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要坚持严格执法,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要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三是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

(3)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多多点赞留言,勤小思会持续更新更多干货内容哒!

经常有小伙伴说自己复习了很多却感觉啥都没学,随着大家备考复习节奏加快,勤小思也想多给大家分享点干货,干脆建了个干货群,每天给大家分享干货考点知识点,群里不灌水不闲聊,想加入可以留言,平时看看干货领点免费课程好啦。有问题欢迎留言提问。

上一篇: 【大检察官说】顾雪飞:增强履职能力,努力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
下一篇: 肖菊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荆楚新篇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