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2020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重点整理

2020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重点整理

2020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重点整理1.人生观的内涵(P9)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2

1.人生观的内涵(P9)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P10)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3.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含义(P10-12)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态度。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4.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P13第一段)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5.人生价值的评价(P18)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6.理想的内涵,特征和分类(P29)

①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②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③分类: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等。

7.信念的内涵与特征(P30)

①内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特征:执着性、多样性

8.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31.32)

①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②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③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④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⑤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35-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们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10,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P37)

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是现实运动和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过程。

11.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P38-44)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立志存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12.中国精神的含义(P48)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3.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其基本内容(P48-50)

核心:爱国主义

基本内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4.新时代的爱国主义(P56)

a.含义:①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

②​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b.地位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内容: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④爱自己的国家

15.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P59)

否定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抹黑英雄,诋毁革命领袖,企图混淆视听、扰乱人心,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6.如何正确处理好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P60)

坚持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既要尊中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又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7.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P65)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P76)

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19.道德的起源,本质,含义,功能,发展规律(P89-94)

起源: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②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③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要条件

本质:①道德反应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②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③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含义: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的受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作用:一: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发展规律: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20.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有哪些?(P97.98)

①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②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推崇仁爱、

③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④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⑤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21.对中国传统道德反对的两种错误思潮(P100)

一种是复古论,全盘接受

一种是虚无论,全盘佛顶

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内容(P102-103)

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④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⑤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2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P107-109)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24.公共生活的特点(P111-112)

特点:封闭性、隐秘性、开放性、透明性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12-113)

①文明礼貌

②助人为乐

③爱护公物

④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

26.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P114-115)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⑤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27.家风的定义及作用(P122)

定义: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作用: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诸葛亮诫子格言、严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 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28.个人品德的含义(P126)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9.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P127-128)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知行合一

积善成德

30.法律的含义(P138)

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3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过程(P144)

①法律制定;②法律执行;③法律适用;④法律遵守。

32.我国的司法机关、我国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P148-151)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宪法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确立的国体: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3.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民法的定义、民法总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刑罚的种类)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P154-158)

实体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等

民法定义: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法总则:我国指定的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的作用

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原则

刑罚的种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使用驱逐出境;规定了自首、立功、缓刑、减刑、假释、社区矫正等刑罚制度

程序法律部门:诉讼法与非讼诉程序法

3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P160-164)

完备的法律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5.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法律权威的含义(P164.P177)

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含义: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36. 法治思维的含义,正当程序的具体表现(P173,P177)

含义: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具体表现: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行、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37.怎样培养法治思维(P181、182)

①学习法律知识;

②掌握法律方法;

③参与法律实践;

④养成守法习惯;

⑤守住法律底线

38.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重点掌握人身权利)、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P187.P193)

权利:①政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表达权、民主管理权

②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住宅不受侵犯权)、通信自由权

③财产权利:私有财产权、继承权

④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⑤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上一篇: 跨考历史学有多难?
下一篇: 洛阳社保中心知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