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代书势
金文是什么时候的文字(小篆是什么时期的文字)
口传心印图徽在,采字成文有史官;
彝款卜辞风致异,各随体式蔚奇观。
释:
鲁迅先生曾云:“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商代文字往往一字而有多种乃至二三十种形体,或正或反,或繁或简,皆无一定,盖所采来源不同,而史官兼收并蓄故也。
甲骨文用刀刻于骨质上,线条瘦硬而挺劲。金文乃用毛笔书于软坯上再行刻铸,笔道肥厚而有锋芒。金文中时有图形文字,论者谓即古民族之族徽。
此外,甲骨、玉石、陶器等,间有少量毛笔所写书迹,皆丰首锐尾,盖毛笔性能使然。是时行款,皆有直行无横行,其下行而左或下行而右,并无定制。
卜辞随卜兆之向背而定,左右皆有;而彝铭亦不齐同。
商代文字,固以河南安阳之殷墟所出为大宗,为盘庚迁殷至纣亡之二百馀年间物,至郑州等地出土之甲骨及铜器,其中尚有早于此者。
2、商代金文
立戈荷贝尽图腾,记事惟名与契仍;
几祀遘彤凭识别,罗王书在好详征。
释:
商代铜器铭文,多尚质简。其字少者,仅在自名,自勒其私人之名或其族图腾,以示所有。若鱼、羊、象、天鼋、立戈、荷贝等皆是。有进而并记其祖宗名,如“鱼父乙”、“羊父辛”,用表其族为祖宗作器。
晚商之器,铭文多者达四五十字,铭辞多可与卜辞互证,如祭名曰、曰彤、曰遘;妣曰爽;记时先书日,次书月,再书年,书年必曰“惟王几祀”;又辞中有征人方、征井方等语,类此者皆为商器之确证。
商器文字多方笔而凝重,与甲骨文之笔画纤小者异,然与一九三四年殷墟所出之三兽头骨刻字、壬午花骨刻字则风致极近。
一九一七年,罗振玉曾辑商器铭文及其相近者为《殷文存》;厥后,一九三五年王辰又有《续殷文存》之作,虽所收未尽为商代金文,惟可据此爬罗剔抉,以得其真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