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与探索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已如期实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大背景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新时代的有力体现。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已如期实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大背景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新时代的有力体现。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忠实坚守”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中不断推进共同富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土地革命,确立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在集体式发展中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发展基础,实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坚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一是坚持以改革打破平均主义,于不变中逐步发展多种分配方式,为共同富裕提供发展动力之源。二是立足社会生产力、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三个层面,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宏观发展方向。三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初步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布局,以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共同富裕新要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实质上也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的认识深化。同时,在世界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首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断,为改革开放和推进共同富裕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又以科学发展观,回应了共同富裕中如何发展的问题,并以“全面协调可持续”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内容和领域,成功地在世纪之交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问。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以“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开启了全体人民共享共富的探索实践,并于2020年顺利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使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在“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仅关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步。

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擘画蓝图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以系统思维推动共同富裕,结合不同发展时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出总体性设计。

以土地改革为推动力,奠定共同富裕基本政治前提。土地是广大中国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让农民拥有土地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对广大农民的普遍贫困状态,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以后,深刻意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紧迫性。此后,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西柏坡时期等,“打土豪、分田地”都成为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发展“集体化”,构筑共同富裕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直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结构,原有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状态,已转变为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占比达90%以上。这一转变为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厘清“先富后富”辩证关系,筑牢“先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共同富裕在区域上、人民主体上的发展次序,作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总体设想。“先富”与“后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都是手段,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最终目标。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鼓励并推动“先富”,让一部分优势地区和主体率先推动生产力发展,奠定先富基础,进而带动帮助“后富”,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

把握“共享共富”必然趋势,强化“后富”帮扶。在“先富”政策支持下,我国东部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总体经济增速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先富”基础已实现有效积累,强化带动帮扶“后富”成为下一步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并加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作为“先富”帮“后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早在2018年末,东部地区就基本率先实现脱贫,并进一步强化对欠发达地区的带动力度。2020年,西部地区以3.3%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东部地区的2.9%,表明区域间协调发展正在稳步推进。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选择

总体思路要落到实处,方能见实效。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立足基础底线,坚持理念引领,在制度保障和安全保障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其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底线。巩固拓展既有脱贫成效,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一是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二者在目标与内容上的延续递进。二是强化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力度,动态实施精准帮扶和管理。三是因地制宜延续政策帮扶,确保过渡期内政策稳定性。四是完善大扶贫格局制度,确保政府、市场、社会持续发挥合力。五是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完善责任清晰、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健全脱贫成效考核监督和贫困进退机制。

其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发展“好不好”的问题,更为关注全体人民的共享共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和全过程,奠定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这就需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从共享主体、内容、动力、阶段上明确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着力点。

其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依托。一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激发国有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等的发展活力。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视发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不同职能作用,合理调节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公平竞争的主线,确保各要素平等参与收入分配,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其四,优化社会民生保障体系,筑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安全保障。筑牢覆盖全民的社会民生保障,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引领优势,加强对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谋划,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谋划整体思路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握重点难点问题。同时,提升社会保障的法治化水平,强化社会保障立法,补齐相关法律体系的短板;完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论法学三形态——法哲学、法理学与法社会学.txt
下一篇: 古时候(战国之前)的姓和氏是如何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