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3708
以下是我做的思维导图方便理解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开篇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
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简单运用)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史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制对外交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威胁(综合运用)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产主义制度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先后确立。
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
商品生产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地掠夺土地与财物、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世界各地搜取巨额财富。
2.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演变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识记)
从1840年起,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掠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政治控制(领会)
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持,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领会)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领会)
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论和“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识记)
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绝对性力量。
中国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综合运用)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比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一些,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一些。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广州、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其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
9世纪60年代以后,在洋务企业中,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
70年代以后,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产业工人队伍又一次得以扩充。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
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运用)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对矛盾之间的关系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亡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当国内战争发展到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外国列强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综合运用)
求得民族解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区别与联系
其区别在于,前者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着重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工商业,着重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 抵御外来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识记)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识记)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合以身殉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督史荣樁、乐善(蒙古族)战死。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多次击退法军,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为国捐躯。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识记)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的破产原因(领会)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综合运用)
社会制度的腐败
经济技术的落后
经济技术的落后时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民族意识的觉醒(综合运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1895 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