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中华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中华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中华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农业生产的发展西周晚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铁器。考古学家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发现了一把西周时的铜柄铁剑,经鉴定,这把剑被确认为人工冶铁制品。到春秋时候,铁农具已在较广泛的地区使用。

农业生产的发展

西周晚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铁器。考古学家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发现了一把西周时的铜柄铁剑,经鉴定,这把剑被确认为人工冶铁制品。到春秋时候,铁农具已在较广泛的地区使用。到战国时,我国南北各地民众将铁器更加广泛地用于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山海经》记载,当时“出铁之山三百六十九”。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耕犁的大量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牛用于犁耕也很普遍。当时,不少人都用“牛”和“耕”字命名,可见牛耕已为人们所习见。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那时候中原地区已经普遍用桔棒来灌溉农田。楚相孙叔敖在今安徽寿县境内修筑的芍陂(quèbēi),魏国邺令西门豹修筑的西门豹渠,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大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候,青铜铸造工艺有更新的创造。战国青铜器出现的金银错新技术,使青铜礼器、兵器、用器更为精致美观。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是珍贵名器,精美绝伦。青铜器雕塑艺术在此时也有创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图案。

春秋战国时期,冶铸业发展,出现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这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铁制工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使用逐步增多。用于农业的铁工具有锄、犁、铧、等,用于手工业的铁工具有斧、凿、锥等。

春秋战国时煮盐业、酿酒业有较大发展。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商周时,酿酒业就已经很发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以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战国漆工艺也有新成就,已出现采用夹技术的精巧漆器。纺织业取得新进展,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由于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商业的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相互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楚国郢,聚集着许多人口。据统计,临淄城里有7万户,仅成丁男子就有21万人之多。由于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产品与财富增加,春秋战国人口急剧增长。春秋后期,各国共计约450万人,到战国后期,达到2000万人。250年间,人口翻了两番还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商人。越国的范蠡在陶邑家富巨万,号称“陶朱公”。陶朱公后来成为富商的代名词。孔子门徒子贡以经商致富,他“连驷结骑”,往来诸侯之门,与国君分庭抗礼。战国后期,大商人吕不韦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秦庄襄王争得了王位,后来做了秦国相国。孟子形容当时的商人说:“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后代“垄断”一词即源于此。

社会制度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下公田以外的私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原有的井田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主要有“四民者勿使杂居”、统一管理盐铁、发展工商业、军民合一和“相地而衰征”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通过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按田亩面积收税,也是承认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

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代替。诸侯国的卿大夫、战场上立功的将士和部分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人,占有大量私田,成为新兴地主。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和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他们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这样,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其中重要的有李埋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改革,邹忌在齐国的改革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变法运动先后进行了100多年,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秦孝公是位有作为的君主。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商鞅由此开始了第一次变法。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为:“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私有制;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潘诗书而明法令”。几年以后,商鞅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封建,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社会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衣着服饰来看,仍带有鲜明的等级特色。那时候贵族中流行一种深衣式袍服。深衣的特点是上衣下裳相连,北方的深衣偏宽,所谓“宽衣博带”,南方偏于瘦长。平民一般穿短褐,这是一种短袄。战国后期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以后,胡服成为各诸侯国兵士的军服。胡服的特点是短衣、长裤,用带钩,配短靴。裤子逐渐代替长袍下裳,靴逐渐代替了鞋。

饮食也比以前丰富多了。今天食用的瓜类、芋头、韭菜、芥菜等,那时已成为家常蔬菜。鸡、鸭、鹅、猪、牛、羊等禽肉类,也很常见。烹饪技术大大提高,《诗经》《山海经》等古书中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姓家有花椒、桂皮等作料。贵族对饮食十分讲究,孔子曾说过“食不厌精”“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味不食”等。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住宅建筑和室内布置比先前进步。各诸侯国宫殿豪华,高台建筑流行,还出现了楼房。《史记》记载,战国时赵国的平原君“家楼临民家”。考古发现的一件战国铜纺,上面铸刻的宫室有两层楼,楼下左右各有三根立柱,有屋两间,各开一门。楼上的房间有两扇门。春秋时建筑物屋顶开始使用瓦。最早使用瓦的记录,见于公元前715年。砖瓦和瓦当的实物,也已在多处战国遗址中发现。

车船的制作,与前代相比有较大进步。那时候,较大型的马车、牛车都有车厢、双轮和辕。贵族的车装饰豪华,有铜饰水上用的件,甚至还镶金错银。在山区还有一种人拾的肩舆。

船种类很多,有海船、内河船,有运输船,也有战船等。古书《越绝书》记载,有一次吴国大将伍子青指挥水军,仅战船就有大翼、小翼、楼船、令船等多种。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日常社交生活丰富起来。那时候,民间节日逐渐增多,娱乐活动和体育比赛项目也多了起来。

那时最热闹的节日,是社祭和腊祭。社祭是春季对社神的祭祀,目的在于祈求丰年。腊祭是冬季酬谢收获鬼神的祭祀。祭日里,人们载歌载舞,“一国之人皆若狂”,“男女杂会,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此外,战国时民间娱乐活动还有斗鸡、走犬、讴歌等。

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活动也很丰富,有剑道、角力、蹴鞠、举鼎等项目。剑道就是剑术,角力是一种比武形式,相当于摔跤;蹴鞠就是踢足球;举鼎是一种举重游戏和比赛。

上一篇: 社会发展水平对体育思想的决定作用
下一篇: ISO三体系认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