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科学价值概论

科学价值概论

科学价值概论●科学价值包含三个值得探讨的方面:其一是科学的价值;其二是科学与社会价值观念的互动;其三是科学中的价值。●科学中的价值是蕴含在科学本身结构中的价值

科学价值包含三个值得探讨的方面:其一是科学的价值;其二是科学与社会价值观念的互动;其三是科学中的价值。

●科学中的价值是蕴含在科学本身结构中的价值,这是科学认识的真实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就科学与社会价值观念的互动来说,科学和社会价值观念都是社会

这个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就科学的价值而言,科学的物质价值是巨大的,无论怎么估计也不过分。

科学是人的(人为的和为人的)科学、历史中的科学,而不是超人的超历史的。因此,科学与价值密不可分便是题中应有之义。

科学价值包含三个值得探讨的方面。其一是科学的价值,即科学的物质价值或有形价值、科学的精神价值或无形价值。其二是科学与社会价值观念的互动,即科学可以影响人的行为规范,变革社会的价值观念;同时社会价值观念也作用于科学,促进或阻碍科学的进步。其三是科学中的价值,意指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不仅在科学活动中脱离不开价值判断,而且价值和价值判断因素也或多或少渗透在客观知识体系之中。

科学中的价值是蕴含在科学本身结构中的价值,这是科学认识的真实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价值体现在科学基础、科学陈述和科学诠释中。例如,作为科学基础的隐喻式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具有约定成分的原理或公理中都包含价值因素。科学陈述或多或少也具有价值取向,背景价值往往要参与其中,而且从某些科学陈述中还可推出反价值。科学诠释蕴涵着被描述的事实背后的某种机制(目的的、因果的、协同的等),古代拟人说、近代机械说、现代嵌入说的科学诠释的变迁,实际上也折射出人的价值观念的变迁。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价值体现在科学家探索的动机、活动的目的、方法的认定、事实的选择、体系的建构、理论的评价(包括个人的主观价值评价和共同体的理智价值评价)诸方面。科学社会建制中的价值,是以科学的规范结构为中心而展开的。它体现在科学共同体活动的下述方面:维护科学的自主性,保证学术研究的自由,对研究后果的意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均衡,科学资源的分配与调整,科学发现的传播,控制科学的“误传”,科学成果的承认和科学荣誉的分配,对科学分层的因势利导等等。

就科学与社会价值观念的互动来说,科学和社会价值观念都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科学主要是以其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规范,从而逐渐变革社会价值观念。近代科学革命,客观上打破了神为自然界立法的教义,确立了人为自然界立法的信念,把社会价值观念从神性转移到人性,从虚幻的来世转移到世俗的现世。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价值观念提供了理论根据,农业社会中那种安贫克己、自给自足、与世无争、不求进取的伦理观念不再受到人们的推崇。

社会价值观念对科学的作用或制约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它与科学的价值观念合拍,则可以引导社会给科学以物质上的或道义上的支持,激励人们献身科学事业,潜心从事研究工作;反之,则抑制或阻碍科学的发展。17世纪英国的清教主义所促成的正统价值观念,无意中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相反地,中国古代某些传统价值观念,诸如重人事轻自然、重玄思轻实践、重故纸轻创新,以及绝巧弃利、艺成而下、读书做官等等,则严重地妨碍了当时科学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价值观念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对科学的影响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在近代科学诞生时期,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大大支持了科学,使科学在社会上赢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但是在今天,功利主义(尤其是它的极端形式)则有害于科学的正常发展,因为它反对给不能取得“立竿见影”功利之效的基础研究以支持,驱使科学家抛开具有内在重要性的科学课题,限制了科学潜在生长的可能方向,威胁到科学研究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社会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外,社会伦理价值观的变迁,有时能以一种微妙而不容忽视的形式改变该社会的科学形态,影响到科学的取向和进程。然而这一事实并不一定能证明起作用的价值体系的合理性。如德国纳粹时期的科学也许完全依赖于纳粹的价值观,但这种价值观则是有害于社会的。

就科学的价值而言,科学的物质价值是巨大的,无论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由于它是有形的、显现的、直接的,明眼人一看便知。但是,这些年有一种流行的社会思潮和习惯倾向,即把科学简单地等同于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技术。这种态度的思想根源在于全然不知或根本无视科学的精神价值,致使“科学之道”一落千丈而沦为“科学之器”。因此,很有必要强调科学的精神价值。

就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而言,其精神价值可以列举出以下数项。(一)信念价值:科学给予我们对永恒世界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正确的信念,使人的心灵获得自由和宁静,成为人安身立命的支点之一。(二)解释价值:满足人的好奇天性和求知本能,填补人的精神空白和消解人的心理疑团,把人从茫然无知的“原始”状态拯救出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三)预见价值:人的精神追求无止境,不仅想解释过去和现在,还想借助科学预知未来。科学的预见不仅使人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更重要地是显示出人的理性的伟大力量,增强人的自信心,使人的精神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四)认知价值:与神话、宗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其他认知形式相比,科学这一认知形式最客观、最系统、最精密,对其他认知形式具有典范性的影响和作用。而且,科学的眼力或科学的透视(perspectivesofScience)是认识各种事物或观察各种问题的参考框架和立足点之一。(五)繁殖价值:科学具有“自己运动”和自我发展的逻辑,着眼于科学统一或消除各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张力能导致知识的繁殖和更新,即思想可以产生思想。(六)审美价值:科学能给人的审美判断以永恒的满足,其审美价值在于实验美、理论美和数学美。实验美包括实验现象之美、实验设计之美、实验方法之美、实验结果之美;理论美包括描述美、结构美、公式美;数学美包括理论数学表达的质朴美、和谐美、对称美和涵盖美。此外,作为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的科学的精神价值与科学精神是一体化的,此处不拟赘述。

这样看来,对科学的精神价值的确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近代科学的因子,也没有“为科学而科学”、“为思想而思想”的传统和习惯,加之近代科学革命起源于西方,国人并未经受科学革命的洗礼,因而着重科学的“形而下”而无视科学的“形而上”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反映在实践上,决策者往往注重“任务取向”的应用研究(这有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或获取经济效益,从而彰显其政绩),而冷落“好奇取向”的基础研究。我们的基础研究鲜见世界顶尖成果,不能说与此无关。在这里,我想指出,如果说在看待应用研究时我们应该认清科学对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话,那么在看待基础研究时我们就必须认清社会对科学所负的责任。我们的社会把大量的价值的实现归功于科学的应用,而很少归功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精神气质这些科学精神价值的负载者,这是不正常的。要使社会公众尤其是决策者明白,要求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应当与我们的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这种时尚表面看来是公正的、善良的、无害的,实际上对科学发展而言却是最大的危险之一,从而对社会需要的长期而持续的满足也是最大的危险。此外,忽视或漠视科学的精神价值,也为极端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欲主义、拜金主义、反科学主义等思潮的滋生准备了肥沃的土壤和温床。

上一篇: 校外培训机构,该怎么管
下一篇: 【观点】顾明远:加强科学教育,不能忘记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方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