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
1、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它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
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4、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因素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2、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3、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
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来说如下: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1)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非智力因素又能支配智力活动;
(3)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方面的弱点。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要素
1、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属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课堂的三大要素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因素
1、决定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
知觉的整体性往往取决于下面四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
(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影响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包括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以及意义性。有意义的、形象的、比较短的、难度较小的材料遗忘得慢。
(2)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就是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过度学习达到50%时,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效果最好。
(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5)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6)时间因素。
(7)情绪和动机。
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
4、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5、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6、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主观因素:①需要和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③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④志向水平与价值观;⑤焦虑程度。
(2)客观因素:①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②学校教育。
7、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
(2)原有的认知结构;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5)学习策略的水平;
(6)智力与能力;
(7)教师的指导。
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包括:问题情境、定势(即心向,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与功能固着(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9、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环境、智力、个性等。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成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1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因素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认知失调(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和对教师的期望。
12、影响从众的因素
(1)个体的特点。主要包括:①年龄与性别;②知识经验;③个性特征。
(2)群体因素。
(3)刺激物因素。主要包括:①刺激物的清晰性;②刺激物的内容。
1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性和临近性;相似性与互补性;外貌;对等性或互惠性;能力。
此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因素,如个人人格特征、双方的默契程度等,都会影响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程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