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旅游,仔细观察印度一下人,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些皮肤浅褐色,中等身材,薄唇,黑色卷发的,是印度人。
一些白皮肤,身材高大,眼眶深陷鼻梁高,黑发黑眸的,也是印度人。
一些皮肤暗黑,身材矮小,鼻子扁,嘴唇厚,依然还是印度人。
将这么多人种整合在一起,而又特征泾渭分明,这就要说到印度一个畸形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
公元前1500年,一群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次大陆(雅利安意为高贵者)。他们成功入侵并统治印度后,为了确保雅利安人的统治权以及保持各个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建立了种姓制度(初回限定版)。
最初的种姓制度并非是要划分阶层与高贵低贱。
随着穆斯林、蒙古人、英国人以及印度自己人轮番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经过数次“微调”,最终成为一种阶级森严、制度僵化的社会秩序体系。
最终印度种姓制度逐渐演变为4个阶级:婆罗门(祭祀贵族)、刹帝利(政治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佣人),以及另外不在种姓制度内、被开除人籍、不算人的贱民
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殖民体系,宣布独立。种姓制度,也随之在法律地位上正式被废除。
印度宪法第15条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为了保证低种姓和贱民(贱民回到人籍)在政治与教育方面的权利,印度特意颁发了“保留政策”。
政治方面,在议会两院为低种姓和贱民保留一定比例的席位。
教育方面,在中央大学和私立高校中单独为他们保留学习名额,名额总体比例达到49.5%,同时受补助学校(民办公助)须提供最低限度25%的免费学额。并为进入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贱民”学生提供资助计划。
现如今,印度人的身份记录里不会再有任何关于种姓的记载。
但是,种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社会,依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印度人民靠手腕上的绳子以及名字判断阶级。
印度人手腕上的绳子叫做“梵线”或是“圣线”。
婆罗门佩戴棉线,刹帝利佩戴亚麻线,吠舍是毛线,首陀罗和贱民佩戴塑料的或者不佩戴。
地位最高的婆罗门大约仅占印度总人口的5%,却拥有接近一半的国会席位。
当高种姓空乘在飞机上工作时,很多低种姓旅客不敢享受这些空姐空少提供任何服务,有些甚至不吃不喝。
低种姓男子不允许与高种姓女子结婚,而低种姓女子嫁给高种姓男子则需要付出高额的嫁妆。
贱民去商店买水时,店家都给给他们专门的一次性陶杯,喝完就摔。
低种姓想要通过学习,冲破种姓的枷锁,历经的困难超过我们的想象。低种姓家的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会引起家长和同学的抗议。而高种姓则会抵触与低种姓的同学一起上课。
印度电影《厕所英雄》里有这样一个剧情,男主喜欢大学毕业美丽漂亮的女主。
女主拒绝了男主的表白,并嘲笑男主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最后男主开始深情的告白,并说出了:我是神职班智达的儿子。
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其实印度人也意识到种姓制度的弊端,但想要改变谈何容易。
伊斯兰教刚传入印度时,印度人因为受不了种姓制度。纷纷成为穆斯林,追求平等。
可是,贱民加入伊斯兰后,却成为了伊斯兰贱民,对提高等级没有任何帮助。
要知道,伊斯兰宣扬教内平等,允许种姓其实已经违背教义。
伊斯兰的哈里发,都拿种姓制度没辙。
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的轮回系统,和中国的又不一样。
印度贱民想要超脱贱民阶层,只有2个办法。
1.这辈子乖乖接受压迫,来生转世后,就能投个好胎变成婆罗门。因此,这辈子一定要听婆罗门的话,不要和其他贱民打交道,免得被加重污染。
2.进行修炼苦行,包括且不仅限于:长期素食(这个算最轻微的)、忍饥挨饿、不穿衣服、自残、服用毒药(不是毒品),通过自虐的方式升华灵魂的自我。
种姓制度的可怕,在于杜绝了底层群众向上层社会流动的可能。
教育能够改变命运,问题却在于不是贱民不想接受教育,而是很多贱民,甚至不知道教育的存在。
更可怕的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制度的存在,而不去做改变,或者说,不愿意去改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