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怎么样?这种提问方式的本意应该是想知道其真实现状,但回答势必会参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与从经验中悟得的体会,因此介于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回答仅供各位参考。
本硕六年,也试图对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有限性,回答也必然是片面和局限的),算是对多年学习一个初浅的普及性质的交代。
社会工作专业(学科)锻炼的是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
思考社会问题,思考人与社会。
践行公平正义,提升实操能力。
即知与行,达致知行合一。
如果你对此有兴趣,并且学校还不错的话,还是能学到东西的。
虽然这个专业在实践中还比较难,但哪个专业容易呢?所以不必抵触,也不必消极。
回答这个问题,私以为即是要回答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及本土化。
这三个问题很大,下文略作解答。
专业化即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来自内外部的评价等。
1.社工专业的课程设置,各高校不尽相同。但主要以社工课程(概论、三大方法、社会行政、青少年妇女老人等各人群的社会工作、农村工业等各领域的社会工作)、社会学课程(调查方法、概论、理论、统计、spss、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等各学校比较擅长的社会学方向)、心理学部分课程、法学部分课程(民法、婚姻法等)、组织管理的部分课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等。
2.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一般是到社工机构、社区、福利机构等就专业知识与方法进行实践,具体内容包括开展个案、小组、社区活动、入户走访等,这个过程会让你认识到你适不适合这个专业。当然也有部分去工青妇医院等群团事业单位、企业CSR部门、基金会等NGO组织。
3.内外部评价后面有说到。
职业化即是专业化的实践,联结着高校教育与职业工作。
本土化型塑了专业社会工作在实践中的具体特点。
了解社会工作是一门怎样的专业?首先要知道社会工作的历史,只有基于其历史渊源的分析,我们才能懂得其现在,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未来。
关于社会工作的历史,首先虽然渊源比较长(建基于慈善事业与宗教关怀),但成为一个专业的时间比较短(在20实际初。经过一系列学者如Richmond的努力逐渐获得认可),社会工作的这种诞生过程(实践性成为其最大的专业特色),即实践性优先理论性。而其理论来源也为拿来主义(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其自身的理论多是看待问题的视角、理念和策略(指导性强),这些观念层面上的知识、技巧也构成了社会工作的特色。
这样,有人就会诟病你了,你的理论性不强,简单学学就掌握了,专业性也不强。
而实际上,观念上的东西是比较难学会的,这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于是,我的专业性在哪里,就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终身思考的问题。另外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向别人解释你的专业,你和志愿者的区别等等)
社会工作有两个渊源,一个是个人取向的(心理治疗),另一个是社区取向的,我自己觉得在中国可能更适合后者,但前者的许多方法可以拿来用。
关于社会工作,2014年墨尔本世界联合社工大会是这样定义的,也是受广泛认可的。即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促进社会改变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核心准则是追求社会正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基于社会工作、社会学、人类学和本土化知识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使人们致力于解决生活的挑战,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是的,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专业。
从这个定义上可以看出社会工作的如下特点:
一、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社会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专业存在最大的合法性之处。
二、使命的崇高性。达致社会公平正义,尤其是助力弱势群体。
三、理论的多元性与拿来性。
四、理念的主体性。同理,尊重,多元。
国内往往是从其方法(三大方法、社会行政)、功能(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理念(助人自助)等来界定。此处不赘述(参考王思斌、李迎生等)
也衍生出行政社会工作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社会工作的知识结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源:张和清老师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感觉社会工作有一种泛滥的现象,如灵性社会工作(例子可能有点不太恰当),但我自己觉得有点难以理解,仿佛只要是个领域就可以和社会工作挂钩,这感觉有点泛化了我们对社会工作尤其是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解。
关于社会工作的现在,有些外行看热闹,内行正在努力求得承认。这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毕竟我们的专业是一个十分年轻的专业,职业化也才开始十多年。此处不过多解释。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目前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
主要是人才流失严重。高校社工毕业生极少从事社工行业(重本硕基本很少,以专科、二三本为主),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既有教育的,也有现实的(薪资、平台等)。虽然社工学生也不一定要从事社工,但如此多的人选择不,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反映问题了。
初入社工专业的人往往会关注本专业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和发展前景。
就业形势不可概一而论,主要分学校、分人、分机遇等。
好一点的学校(原985.211等)以继续攻读社会工作社会学等专业(考研保研、出境出国)、知名企业(外企、国企、民企)、公务员事业单位(中央选调、各省市自治区定向选调、普通选调、国省市考、各类人才引进)、NGO(民办社工机构、基金会、社企、草根组织等)、企业CSR部门等为主。做社工的人极少。
差一点的学校就业类型也差不多,但整体就业层次和质量会下降,以考研攻读、社工、一般企业、老师、公务员等为主。做社工的人相对多。
人的因素影响就大了,就业说到底是人的竞争(除了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外)。是否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是否认真准备笔面试等,都影响你的就业质量。
机遇也很重要,可遇不可求,但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以长远来看,可以预期社会工作仍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专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高端的社会工作人才十分缺乏,可能我也没法解释高端这个词。经验的重要性决定了你不用太久,就能做到中层。但往长远走,战略眼光、知识、为人处事这些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社会治理是需求量很大的领域,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从政策上(专业设置、不断扩充高校)不遗余力发展社会工作的原因,甚至有点拔苗助长。此外,从国家的资金投入来说,也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在社会工作上的政府购买服务,即是不菲,这也导致部分人混水摸鱼,从一个高尚的专业职业上谋取暴利。
三、尽管我们经常吐槽(也被别人吐槽)我们的专业性不强,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一眼或者几眼就能看出,我们谈情怀(也要物质)、生命影响生命、助人自助、社会公平正义,这些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凭借这种思想的指导,我们也能迅速习得经验,迅速成长。
没错,实践性是社会工作最大的特点,但实践很难啊,说起来和做起来不是一回事,至少是两回事,甚至三回事,四回事。实践的复杂性(西方舶来的专业社会工作如何本土化?如何处理与本土的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复杂的街区权力关系中求得生存?如何在给钱不给权限的情况下解决群众诉求?)这对于一个年轻的专业实在是太难了,但好在继续发展之中。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也不知道社会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只是为道听途说者、不甚了解者、存在偏见者、期望进入者提供一点浅见。
想到哪写到哪了,以后随时补充。
请不吝点赞哦(。ò ∀ 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