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这个定义几乎一个字都没法改,但前提是对于里面的每一个词都要有深刻的认识。
什么是“能动地改造”?
关于这个问题不管是国内的马原理教科书还是马克思本人都给出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能动地改造指的就是有目的性的劳动——即一个活动本身能够导致人头脑中预想到的某种结果或者通俗点说就是实现人的某种愿望。马克思曾用“蜜蜂”和“最差劲的人类工程师“之间的类比来说明这个问题。但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目的“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事实上不具有本体论地位,因此我们要用”能动地改造“这样一个短语,而非目的性或者说愿望这种词汇,这是因为目的本身并不是一种能够凭空出现的东西——它反而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只有在人类历史上有了劳动剩余之后,才进而出现了”目的“这种人类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人类才开始有组织地从事社会劳动,而非简单的求生活动。而能动一词则在某种意义上避免了这种逻辑上的”二律背反“,也就是说蜜蜂的活动也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活动——蜜蜂的建筑行为一定会导致蜂房的产生,但却没有在蜜蜂的意识中形成某种可以自我演化的”目的“。
2. 什么是”社会性“?
这个问题说起来也很简单,所谓的社会性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性),但如果想要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要在非常广泛和深刻的意义上认识到究竟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究竟什么是人,或者说社会的人。在全部的人类群体中,人和人之间并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个关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货币关系,或者说由货币所承载的交换关系——想象一下吧,你每次购物的行为(以工薪无产阶级为例),实际上都是你使用自己的劳动力在老板那里交换来的货币购买了其他工人在他们的老板的工厂中生产的商品,一个小小的购买行为,实际上是以非常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的。但货币关系当然也不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关系,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等等也都属于这个范畴,但这些关系比货币关系更加直观,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也不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严格来说,任何对其他人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活动,都是社会性的活动,比如你在办公室放了个屁,被其他同事闻到了,你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不能说是“能动地改造世界”,但依然是进行了一个社会性的活动,当然,如果你在荒郊野岭放了个屁,就很难说有什么具体的“社会性”了(但是不能说绝对没有,因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你在荒郊野岭放的这个屁,在其中一个方面上,比如会影响大气的组成,进而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微乎其微的影响。但我们在思考中可以忽略这些因素。)
3. 什么是物质活动
事实上一切活动都是物质活动,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客观的物质世界当中,但这里的物质活动是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说的——即这一活动在能动的方面上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了自身的物质性与这一活动的具体物质性质?还是举个例子,比如我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刚编的段子,对外声称我人在美国、刚下飞机,这一活动当然属于物质活动范畴,因为我利用自己的大脑、四肢和手机等物质存在实现了这一活动,但这一活动的内容却很难说意识到了自身的物质性,因为这只是我出于想象将他人的活动说成是属于自己的,我也根本不理解美国和美国的飞机究竟是什么样的,但如果我在知乎上认真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个回答的内容是从我们过往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们过往实践的结果,并且有机会指导我们未来的实践,这种活动,就可以说是自为地意识到了自身的物质、并且对自身活动的物质性质有着较为具体的理解。
综上所述,根据这样一个定义,实践并非是一个僵死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用来理解和评价我们的活动的范畴,任何一个活动一定在最低的意义上符合实践的定义,但一个活动如果具有更强的能动性、社会性和物质性,那么这一活动我们就认为它具有更强的实践性,而只有具有更强实践性的活动,才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进而在理论层面上更值得我们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更需要我们去为之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