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更适应原理

更适应原理

更适应原理揭示更适应原理的的必要性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科学。这种观点是对的,但是,这个科学还远没有完成,还有好多好多的重大问题没有解决。正是因为这样

适应社会的表现_社会适应的表现_适应社会的定义

揭示更适应原理的的必要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科学。这种观点是对的,但是,这个科学还远没有完成,还有好多好多的重大问题没有解决。正是因为这样,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了一波三折。

在不充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国家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类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能不能长期稳固地运行?甚至说,是不是要退回资本主义社会补生产力水平不够高的课?这些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是,实践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更适应原理的基本阐释

如果有甲、乙两个公司,这两个公司的劳动资料和产品是完全相同的,总人数都是100人,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劳动技能以及作风也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甲公司由5个以内的股东和95个以上雇员构成,以资本主义运行方式运营;乙公司100个员工均匀持股,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问题1:哪个公司的员工更爱护他们的公司?

问题2:哪个公司的员工更愿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劳动热情更高?

问题3:哪个公司更有竞争力?

问题4:哪个公司的绝大多数人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更幸福?

生产单位就是一个经济社会的细胞,细胞的健壮和功能的强大程度,以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协同状况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健康状况。

就局部而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相差的只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产品分配方式;就总体而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相差的是计划经济。全民所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都可以使劳动者有更高的劳动热情,也可以使社会有更好的生产秩序。

事实上,凡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都会得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得以更快地发展;而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未必容纳得了,这就是更适应原理。

从理论上看更适应原理

更适应原理不是从哪个规律或原理演绎得来的,而是对现实中同类问题加以概括,最后归纳出来的。但是,这不是说它不可以通过演绎得来。

肯定嵌否定规律告诉人们,当外界条件中途严重不利于事物的肯定方面而大有利于否定方面发展时,事物就会在肯定方面未发展充分的状况下发生分步否定,而总的否定由若干个分步部分否定共同构成。对于社会,否定的分步完成意味着专政主体、劳动资料所有制形式、经济运行方式、产品分配方式等等的分阶段否定。其中的劳动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产品分配方式的相对提前否定,本身就意味着原有的生产力可以适应新的生产关系,不仅如此,这种新的生产关系还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否则,这种正的分步否定就不会发生。因为,任何事物在肯定方面未发展充分的状况下发生的分步否定,都是事物自救性发展的内在机制决定的。比如,英国的封建社会不及中国的封建社会发达,可是,它率先实现分步否定——资本主义革命后,它的强盛速度远超过最发达的封建制国家——中国。

马克思指出:“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不过是社会这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而社会的每一次自我否定都是它们“彼此联系”的环节。更适应原理不过是否定规律在不充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或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具体规律性表现,即外界条件中途严重不利于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而反倒有利于社会主义因素发展条件下,社会发生相对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后的否定要早的分步否定的具体规律性表现。

从实践上看更适应原理

俄国的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后的准社会主义实践,都是更适应原理的实践证明。

事实胜于雄辩,“在1950-1984年间,苏联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9.9倍和14倍;同期,保加利亚分别增长14倍和29倍;匈牙利分别增长5.1倍和9.2倍;民主德国分别增长7.6倍和11倍;波兰分别增长5.9倍和14倍;罗马尼亚分别增长17倍和38倍;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增长5.3倍和9.4倍……在1950-1992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8倍和2.1倍,英国为1倍和0.9倍;法国为2.9倍和2.9倍;意大利为3.1倍和5.3倍;联邦德国为3.4倍和3.9倍,……。” 1953-1981年,中国的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平均递增率分别为5.9%和10.8%,依此推算,中国的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在34年间应发展为原来的7.0倍和32.7倍,而实际上,在1950-1984年间,中国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3.24倍和36.87倍。这里还应该注意一个事实,即这些准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远远超越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成就是在保证社会公正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前提下完成的。难道这铁一样的事实还不能作为更适应原理的实践证明吗?

当然,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起点低,起点低就容易实现高递增率,这里,且不在理论上质疑这个命题的科学性,还是先让实践说话吧。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的基数有区别吗?民主德国是“7.6倍和11倍”,而联邦德国却是“3.4倍和3.9倍”。还有理论工作者以列宁、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短命和毛泽东时期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短命为依据,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不相适应。这里有明显的归因错误,因为这种短命的原因不在于生产关系。

适应社会的定义_社会适应的表现_适应社会的表现

马尔库塞指出:“近代机器既容许资本主义利用,也容许社会主义利用。也就是说,成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共同的技术基础,如何利用这种基础的历史决定,乃是一种政治决定。” 马尔库塞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他说得很对。

结束语

1849年的法国的生产力水平有多高?1857年的欧美的生产力水平有多高?马克思在那时就领导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果马克思认为那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适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何以这样做呢?可见,更适应原理不是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什么东西,而是马克思主义自己的东西。

有一些人极尽能事散布马克思主义失败了,对此小平先生给出了正确的结论:“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当知,马克思主义是超越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人类社会理论的必然历史阶段,不同界别和不同时代的人都会前仆后继的参加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业之中,它的发展和完善也是不可阻挡的,广义作用原理、肯定嵌否定规律、趋利避害不平衡原理、更适应原理和系统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等等的诞生就是例证。发展完善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将以解决好社会实践问题而赢得更多的同志,诚如小平先生的科学预见:“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列编译局,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P329。

2. 宋则行 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P102。

3. 张翼星 万俊人译 马尔库塞《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100。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P383。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P382。

上一篇: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护理心理学 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 精神小伙搞笑社会语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