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细说价值观】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细说价值观】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细说价值观】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遵循的核心价值理念。在西方

和谐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遵循的核心价值理念。在西方,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18世纪就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合理成分,科学地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正是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伟大实践。

一、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诉求

为什么要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呢?因为和谐是万事万物存在方式的一种本质体现,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贯诉求。

和谐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因

在和谐是世界万物存在的一种方式。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和谐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承认事物多样性、差异性存在的前提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协调发展的状态。

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它贯穿于个人修为、国家治理、社会建构等各个层面。在个人层面,和谐是一种重要的修养目标。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儒家认为,若要有君子之修,必须善于兼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协调各种不同的关系。道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地万物与我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即物我相通,和谐如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贯诉求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中国人民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经济建设取得重大发展,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诸多社会矛盾,城乡、贫富、区域差距拉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矛盾突出,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等等。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人类世界的发展方向

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把握:首先,就一般事物而言,和谐是事物存在的一种辩证关系的积极展现;其次,就社会形态的特征而言,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再次,就人类历史的未来发展而言,和谐世界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和谐是事物存在的一种辩证关系的积极展现

就一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而言,“和谐”是事物内部诸要素矛盾统一关系的辩证体现,也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的体现。在《说文解字》中,“和”字左“禾”右“口”,解释为“相应也”,引申为互相唱和的意思;“谐”字原作“鬾”,从龠皆声,指音乐和谐,引申为和合、调和之义。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和谐即配合得适当而不生涩、融洽而不别扭。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在人类发展史上,和谐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诉求。但是,在社会主义产生之前,其他社会形态由于自身的制度局限,都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价值诉求多元、利益纷争突出、矛盾冲突多发等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培育和践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任重而道远。一方面,我们要善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蕴含的和谐价值理念;另一方面,我们要遵循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一般规律,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还要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和谐智慧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遵循价值建设的一般规律,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要加强对和谐价值观的倡导,努力使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我们要通过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使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内化为每一个社会个体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还要善于做到外化于行,将社会主义和谐观融入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践行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将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必须同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我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end

和谐社会价值观手抄报_社会和谐价值_社会和谐价值观念

审 核 | 蔡回江

编 辑 | 杨晓星 姜泽莞 姚芳芳

上一篇: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下一篇: 【公基常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考点及练习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