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借着《天道》,聊到了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探究了一下价值为何物。我们也知道了,单纯的商品交换是产生不了价值的,那价值到底是什么?
马克思给与的答案是来源于劳动,所以今天我们就聊个劳动力的买与卖?
在商品的交换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种商品的,他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因此,他的实际消费本身就是劳动的对象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
这个商品便是劳动力,资本的发展离不开这个东西。
劳动是体力与智力的总和,但是货币占有者要在市场上找到作为商品的劳动力以实现资本增值,并没有那么容易,有二个基本条件,我们一个一个的看。
一、劳动力占有者要把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所有者。
这一点有个地方其实很容易产生误解,所谓自由不仅是人身的自由,同时也是劳动力自由。
人身自由很好理解,人作为劳动力的载体,若是没有人身自由,也就谈不上劳动力自由。
比如奴隶,他们没有人身自由,也就更谈不上劳动力自由,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人一旦成了奴隶,其劳动力就不是商品了,而是人本身成了商品。人一旦成为商品,社会就会很恐怖了。
还有一种是人身自由但劳动力不自由,好比我们以前所谓的吃大锅饭,大家一起劳动,成果却不属于个人。
因此劳动力作为商品时,一定是人作为劳动力占有者会让渡一定的劳动力,但不放弃自己对它的所有权。
第二个基本条件:劳动力占有者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对象化在其中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做商品出卖。
这个基本条件很简单,就是别人既有人身自由也有劳动力自由,但就是不想卖,那劳动力这个商品就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上,因此才有了这第二个基本条件。
大白话就是,出售自己劳动力的人无法自给自足,才会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要不然谁会去给你干。
关于这个点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英国的圈地运动,起初英国的农民们在自己,或是在贵族的土地上耕种自给自足,但是在圈地运动中,贵族把农民从自己的封地上赶走,甚至抢占公地,抢占农民的地,这就造成了大量无产阶级,他们人身自由且劳动力自由,没有任何生产生活的物资,只能依靠出售劳动力才能生活。
于是这些人从农村走向城市工厂,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的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
讲完了两个基本条件,现在我们来说说这件商品的价值怎么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力成本。
既然是商品,那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本身只代表在它身上对象化的一定量的社会平均劳动。
活的个人维持需要一定的劳动资料。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占有者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其实也就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因气候和其他自然特点不同,劳动力对食物、衣服、取暖、居住等等自然需要本身也就不同。因而人力成本也就不同。
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具体点,通常劳动力的成本,不仅包含劳动力占有者的温饱,还有其子女的温饱,否则劳动力无法得以延续,这桩买卖是干不成的。
再者对于一些复杂的工种,需要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对于这些劳动力教育和训练又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其费用随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工种工资高的原因,因为这些工种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高得多。
也正是因为这个劳动力价值不同,因此发达国家会工厂移到第三世界中,而本国的都是一些高精尖的产业,需要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最后关于这一节,咱再聊点感情上的话题。
在商品交换中,基于双方自愿的交换,貌似公平公正,但离开商品交换领域,就不同了。马克思在这一节最后一段,留下了这么句:
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从出生那一刻起,谁是货币占有者,谁又是劳动力占有者在很多情况下已经相对注定。
我们天赋人权,人格平等,但并不等于人人平等。而《资本论》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我们认清这个残酷现实,帮助我们找到命运长河中的终点。
今个聊到这。
拜~
署名环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