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再读《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本好书。
这本书的编写背景,出版时机就不再赘述了。分享的核心要义就是精读内容,所以我们直接进入到这本书的内容中来。
今天精读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第一章一共六个小节,共计35页。
先看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
这一节的题目有时间上的关键词“近代”,有主体上的关键词“中国”,有修饰上的关键词“民族复兴”和“各种力量”分别用来修饰关键词“历史任务”和“艰难探索”。
那就先从时间上的关键词“近代”谈起。
时间是唯一的客观。1840年,只就时间本身而言没有任何的特殊。“1840”只不过是在时间表述范畴里所代表的一个符号而已,这既是时间的伟大也是时间的冷酷,因为时间的本质一定会让1840年变成1841年以及等等,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
1840年对于当时世界上除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也没有任何的特殊,只不过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初现了“日不落帝国”的锋芒。
但就承载1840年载体之一的中国来讲,它被定义为中国近代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简史》的原文是如此形容“中国近代”。
原文: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形容“中国近代”的这59个字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简史》正文内容中的第一页。
第一页,我想从形式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简史》内容的开始。
从时间上,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从希望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之运,是开天辟地,当时的天和地。
但我以为这更是一种警示,一种万不可被忽视的警示,一种关于中国近代的警示,一种关乎兴衰的警示。
59个字言简意赅,却含义深刻。
“简单”“深刻”是《中国共产党简史》最突出的语言特色。
简单的程度,没有一个人读不懂;
深刻的程度,每一个读懂的人都一定热情高涨、热血澎湃、热泪盈眶。
这59个字言简意赅说明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按照原文顺序这59个字的内容可以总结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该社会性质的特征和评价”三个方面。
这样的编写顺序,很有深意。具体的深意是什么,我们逐步揭示。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换一种逻辑结构去认识,按照“社会性质是什么”“该社会性质的特征和评价”“造成该社会性质的原因”的顺序去重新认识。
那么原文就可以这样去阅读和理解。
社会性质是什么?
答案是:近代以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极其特殊的社会形态,历史上和世界上都极其少见。而笔者着重要说明的是用来修饰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与“时间”相关的修饰词“逐渐”,这个“逐渐”到底是怎样逐渐的?
首先可以明确1840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又是一个开始。那么什么时候真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60年,一个甲子的时间。那么什么时候中国不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从1840年到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存在了100余年,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
这样的社会性质的特征和评价?
“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这就是特征。笔者是出生在90年代的人,截止到现在,见过的各种有关灾难的新闻报道、电影电视等等从来没有见过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如此之严重、如此之绝望的修饰。什么样的破坏如天灾般对山河造成破碎,什么样的人祸可以造成生灵涂炭。
“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就是评价。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在近代以前也绝非是长盛不衰、一马平川的,内内外外、上上下下多少天灾人祸锻造过中华民族。但到底是什么样的苦难,让饱受风霜的中华民族都前所未有过。
造成这样的社会性质原因是什么?
(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
(二)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
需要说明的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和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必须完整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半殖民地,一半封建社会这样简单的叠加,而是交织的,更为复杂的形态。
造成这样社会形态的原因有两方面的原因,正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不能被割裂着认识一样,造成这样社会形态的外、内两个方面原因也绝不能割裂着去解释这一半和那一半,比如:用西方列强的入侵去解释造成了半殖民地的原因,用封建统治的腐败去解释造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这样的认识和理解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按照“社会性质”“表现”“原因”来重新阅读这59个字与“原因”“性质”“表现”的原文进行对比,深意不言而喻,59个字首先要告诉我们的,首先要清楚的,永远要铭记的就是造成我们前所未有苦难的原因。
截止到此,我们即将翻过《中国共产党史》的第一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