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区女真各部落主要由一个或几个氏族所构成,社会形式处于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之间(满洲女真与建立金国的女真没有多紧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
在那里,氏族被称之为穆昆,村寨被称之为嘎山。
狩猎的时候,女真部落大多数都是以部落(小部落)或氏族(大部落)为基本单位进行。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女真氏族部落中出现了“牛录”这一新型组织形式。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前此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依穆昆(族)嘎山(寨)而行。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大箭)厄真(主)。”
为了更好的狩猎和生产,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组织已经落后,女真部落需要更先进的组织形式,,以十人为一组的牛录和指挥这十人的厄真孕育而生。
在女真部落,牛录即是狩猎和生产的组织,也是与其他部落作战的组织。
早期的女真部落就是进行农业耕种也是以牛录的形式进行的。
牛录厄真组织制度虽然最早是根据血缘关系来定10人的,一般最年长的长辈就是这牛录的厄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真部落之间的战争与奴役,牛录厄真组织制度开始逐渐瓦解女真血缘原始氏族社会,女真部落社会开始走向奴隶制社会。
大约在元朝时期,辽东地区的女真各部落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就已经开始对外征战掳掠,并且已经走向奴隶制社会,出现了一大批奴隶。
据相关史料记载,女真部落的奴隶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女真部落自己的部民犯罪,无法赎回自己,只能罚作奴隶,虽说是奴隶,但是相对于其他两种途径的奴隶的地位和待遇都高很多;
二、女真各部落在相互厮杀战斗中,俘获掳掠对方部落的部民作为自己的奴隶,由于女真人员稀少,俘获掳掠对方部落的部民都是壮大自己部落的战斗力,待遇虽比不上第一种,但是也远高于第三种;
三、女真各部落与明朝和朝鲜的战争,在战争中俘获掳掠汉人和朝鲜人作奴隶,这种奴隶地位和待遇都是最低,最悲惨的。
随着女真社会的逐渐发展,女真实力的逐渐壮大,被俘获掳掠的汉人奴隶也越来越多。
明朝几次对女真部落大规模用兵,都是因为女真部落烧杀边疆,掳掠汉人奴隶而引起。
随着女真部落与明朝、蒙古的接触日益增多,女真各部落中也开始已出现贫富的分化,一些大型女真部落的贵族甚至拥有马匹上千。
奴隶制的形成,使女真人中也出现了奴隶主与奴隶,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富人与穷人。
他们分别组成为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层。
贵族——贵族有汗(诸部长)、贝勒(部落长)、谙班(氏族长老)等人。
他们基本都来自于氏族长、部落长家庭,把原始氏族社会赋予的职责变成自己的特权。他们占有大量的财产和奴隶,地位远高于一般的女真部民。如果他们得到中央王朝的册封,那更是世袭罔替的权贵
建州卫猛哥帖木儿、童仓家和李显忠、李满住都是这样成为世袭的权贵。
奴隶主——满语一般称为厄真,原意是主人。女真部落所有贵族都是奴隶主。非贵族的牛录厄真或其他部民,一旦占有奴隶也可以成为奴隶的主人。
平民-―满语一般称为“诸申”。中央王朝一般泛称女真所有部落为女真。
其实女真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部落名称。比如建州部,比如叶赫部,比如乌拉部等等。
满语里面的诸申就是女真一词的转译,它可以用来泛指女真各部落的平民。平民与奴隶不同,具有自由民的身份,但也只是多了一丁点小小的权利而已,依然要遭受贵族的各种积压剥削。
但是平民如果拥有了奴隶,也能成为厄真。
奴隶——满语一般称为包衣阿哈。
女真本部落的奴隶没有任何权利,无条件地为主人进行劳作和生产。
汉人奴隶一般用于进行农耕工作。在主人眼里,奴隶和牛羊等牲畜没有任何区别,奴隶也和牛羊一样可以自由买卖或赠送。
奴隶买卖甚至成为某些女真部落的主要贸易。
在女真部落里面,奴隶过着非人一样的生活,主人可以任意打骂虐待奴隶,就是打死了奴隶也没用任何惩罚。奴隶如经主人准许结婚,子女也要世代为奴,称为家生奴婢(家生子)。
据相关史料记载女真部落里面的奴隶很少能活过十年以上的。
女真各部落奴隶制的发展程度,是不一致的,在明朝成化年间到万历年间,以奴隶制为主的社会阶层结构至少在建州和海西女真各部落中已经基本上形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