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bi
Humanity group
Carridon University
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和所有社会动物一样,并且由于长期的历史和人类心理学的原因,是分层的,在这个虚无的层级系统中,人们普遍有着往高层次爬的欲望——高的层次有着高的自尊,更多对其开放的资源,更多名利和雄心实现的可能——这些都是世俗人类个体以及年轻人所渴求的. 为什么社会是分层的?除了历史原因,这个问题有深刻的人类心理学原因,即人们在和他人的比较中获得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这种比较是多方面的,包括财富,权力这种外在的拥有物,也包括长相,拥有品,各方面的智力能力和天分等,人们在比较中获得优越感或者自卑感,这些感觉确定了一个人的自我和自尊. 人类个体在基因层面上确定的人性之平等性,以及在这个平等性上个人发展和解放的趋势,最终会很大程度上将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消解人类的层次结构——这个现象在当代社会已现端倪.
0. 社会动物普遍存在的分层
几乎所有的社会性动物都具有层次结构. 根据“万能的”进化论,这个结构的形成可能有助于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层次及结构也是种群内部竞争的产物,这种竞争通常是对交配权和食物权的争夺,比如狮群和非洲鬣狗的层次结构,前者是雄狮作为首领,独占狮群的交配权和优先的食物权;而后者是一只母鬣狗作为首领,享有优先的食物权,而且其幼崽也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甚至人类养殖的鸡群,也通过内部竞争和争斗,产生了所谓的“啄序”. 显然这种内部的竞争和种群间,种间竞争能保证优胜劣汰和优秀的基因的保持和传递. 然而作为存在文化的人类社会,这种进化机制已经丧失[1].
除了保证优秀的基因传递,群居动物的层次结构也是必然出现的. 它是一个相对的稳态结构,一个系统在演化中,一般最终趋于稳态结构(或者崩溃),这是显然的道理,因为如果尚未趋于稳态结构,那它就是不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力量会驱动这个系统最终呆在稳态. 群居动物的层次结构一般是权力结构,而最高权力者通常也有领导责任,比如狮群中的雄狮领导捕猎和迁徙,象群中的头象领导迁徙和寻找水源等等.
上面说的是稳态结构的必然性,这段考察稳态结构的必要性或者对群体生存和繁衍的价值. 由于稳态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当然不是绝对稳定的,比如衰老的狮王会被另一只年轻的雄狮所取代等),那各个层次的个体都相对稳定地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和地位,这种相对固化的模式,防止了无休止的内斗和内部消耗——这当然对社会性动物群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一种进化选择的机制,可能远古存在持续争斗而不形成稳态结构的社会性物种,但必然地很快就被淘汰了.
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还不成熟,自然照搬的是群居动物的模式. 即原始社会基本上就是狮群和象群的层次结构. 其中有点不同的是,除了靠体格上的强力,人类还有智力方面的优势作为分层标准. 这点使得原始的人类群体在体格相对弱小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种高度合作的关系,从而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最终成为自然界最优势的物种.
人类社会分层的各种标准
财富,权力,地位,名声,智力,精神修养.
2. 人类社会分层的历史原因
进入文明和文化社会后,世界上的各大文明都有各自的分层结构. 但据考古研究,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层次结构的,早期氏族社会人类是相对平等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料开始多起来甚至有了盈余,这就意味着有人可以脱离生产和劳动. 这样就产生了私有制,某些氏族领袖就能更多地占有生存资源,由于延续基因的原始欲望,他也希望自己的后代拥有同样的地位的财富,人类的不平等或者说层次结构,大致这样就形成了.
近代以前的人类古代历史,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二者都是高度分层的社会. 但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的分层方式.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按照儒家的理念分层的,比如士农工商;而印度则是严格按照种姓制度,伊斯兰世界我不太清楚. 这些层次结构,反映了各个文化的价值观,也促进了统治者的统治——甚至专门是为统治者的统治而形成的(典型的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 近代的早期资本主义制度,按马克思的说法,主要是二元结构的对立——无产者和资本家,前者被剥削,后者剥削. 这是一种以财富多少作为人的分层标准——这个标准一直影响现在.
古代和近代相对严格而明显的层次结构,是怎么产生的呢?一句话,生产力有限,大部分个体的人性还没有得到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有限,意味着社会中大部分人都必须从事生产,生产资料——土地,生产工具,资本等,由于各种原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从而只有那些权贵获得教育的权利,大部分底层个体都无法获得教育,于是这些个体无法得到人性的解放和发展,被认为天生就是低层次的. 因此层级结构可以说一代代流传下去.
然而,是否一个社会的稳定,必须依赖于严格的层次结构呢?对于现代社会的观察,我的结论是否定的,层次结构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个体的解放而逐渐衰微. 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谈. 现在我们总结历史上的分层制度和分层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奴隶社会的分层观念,不把下层人当人看,封建社会的分层观念,底层人就是底层人,虽然也算个人,但是愚昧低级. 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层观念:有钱就是大爷,人的层次完全由财富的多少决定,哪怕是个傻瓜和卑劣之徒,有钱也是上层人. 现代社会普遍流行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残留的分层观念. 主要来自简单和幼稚的美国和美国文化,这点上,社会主义文化没有强调人的分层,我认为是更加合理,更加人文的.
人类社会的分层,部分地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少部分社会成员享有生存和教育资源的产物,大部分个体无法发展他们自己的人性的产物. 这是相对的,外在的. 而绝对的和内禀的,是人性的一致性——这点绝对和必然,使得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个体平等性增长的历史,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说人话就是:阶层最终会消解,人和人之间会越来越平等.
3. 人类社会分层的心理原因
人类个体是有自我意识的个体. 这个自我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幼年到成年,甚至持续终生的过程中,通过和其他个体比较产生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自我——正如参照物,就没有运动一样. 特别是人类社会是个高度竞争性的社会,各种竞争在人类幼儿时期就开始了. 竞争就会产生所谓的优劣,优劣就引起自尊和自卑. 可以说,人类是靠优越感活着的动物,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甚至人为)地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原因——它需要这种模式获得优越感.
或者说,人类个体是通过优越感确定自己的存在感和自信心,维持自己的自尊. 这种优越感通常来自财富(物质),权力(地位). 这两种东西是现代社会通常意义上的分层标准,于是也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对象——人们只是疯狂地追逐他们,将自己人生的意义等同于它们,而忽略了许多其他重要的,美好的东西,比如智识生活. 很多人无法获得这些东西,就靠其他东西获得优越感,比如指甲的长度,或者阴茎的大小等等.
当然,存在即有合理性,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东西,作为确立自尊的合理性;只是说,单一化的价值观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不合理的. 毕竟,财富和权力,不过是人类社会价值很小的一部分,甚至都不属于人性的领域,而只是动物性的领域——对生存资源的占有和啄序的优劣. 而靠优越感活着的心理,当然是人类所独有的,也是自然而合理的,但是一个成熟的,真正自信,或者说确立了自我的个体,是不会通过和比他弱的人比较获得自信的. 只从优越感获得自信,有些是源自自卑,有些则是源自儿时的盲目和肤浅. 真正的自信,应该是来自自己——自我的成功和进步,而不是源自对他人的优越感.
4. 再谈优越感
优越感这种东西我们可再讲几句. 优越感来自对比,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 前者是服饰,外表和拥有的东西,比如游艇豪车这些实体性的东西. 这本质上不过是一种动物心理——拥有的物质越多,似乎越强大,越有安全感,应该是一种变相的贪欲,人类很奇怪,贪欲永远无法满足,不像动物,吃饱喝足了,就不会去猎杀猎物,或者不停地进食. 我无法解释这种差异. 也许游艇豪车之于人类,不过是孔雀艳丽的羽毛. 服饰,外表这些东西可以明确肯定就是如此. 那些财富持有者还习惯用各种物质,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高人一等——特别设计的服饰,首饰珠宝,各种花大钱的活动. 写到这里,我觉得可笑,因为物质并不会让人不同或者高人一点,头脑才会. 正如孔雀的尾巴不过是求偶的工具一样,并不会让孔雀成为更高级的动物.
有修养的人会认同如下共识:“物质不会成为区分人的标准,除了生存或者无法生存,艰难生存或者无需为生存担忧,精神修养,人格品质才是区分人的标准,无论贫富贵贱.”
这样,我们就过渡到精神上的优越感的讨论. 这种优越感当然是优于物质层面的优越感,但也优越不到哪里去. 这种优越感和物质上的优越感都是一样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深,高)”. 就是一种cover,看到了,认识到了别人看不到,认识不到的东西,或者看得比别人深,透,精神上的优越感就产生了.
我们不得不说,这种优越感无伤大雅,比物质上的优越感好的多,因为后者实在不足以构成什么优越感——不就是吃饭睡觉拉屎性交娱乐吗?本质上各种财富层次的人,吃喝拉撒睡这种东西只是形式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体验到的享受强度上都没有什么差别(除了性交)——拿吃饭来说,一个工人劳动之后饿了的晚餐,普普通通的一碗红烧肉配米饭,比天天山珍海味的富豪吃的上万元的大餐,我觉得还是这位工友更享受...总之,物质上的东西,物质上的享受,真的不过如此,不值得炫耀,也不值得追求,各个所谓层次上的差异不大甚至没有. 贫者自有其乐,富者未必无忧,没有需要羡慕的东西,也无需过多同情的必要,有的只是不同和形式差别,没有的是层次和本质差别.
物质上的鄙视链不成立,但精神上的鄙视链是成立的. 思想深,那就是深,境界和修养高,那就是高,就是存在切切实实的层次. 这东西和财富地位无关,是个人拥有的,什么也夺不走的. 很少有富豪因为财富留名,留名的都是那些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科学家,艺术家等等. 这些人都是凭借其思想创造而惠泽人类,拥有广泛的影响. 所以奉劝各位贫贱的青年,一方面不要以物质追求为主要目标,一方面,物质的匮乏可以用精神弥补(反过来不可能)——这不花钱,特别这个信息和知识资源唾手可得的时代. 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的境界,是获得自信和人生价值的最主要和重要的方式.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所谓富贵不能淫之类的东西,靠精神修养获得自信,比用物质来的容易也好的多,这也是真正的自信,谁也夺不走的自信.
上文谈的是精神优越感的实在性(concreteness),相反的是物质优越感的虚无性(disconcreteness). 但是精神优越感也可能是虚伪的,虚无的——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修养. 对于一个人文社科问题,有人可能确实看到了一些独特的东西,或者用一种独特的角度,如果以此洋洋得意,认为别人的意见都是错的,低下的,愚蠢的——这也是没有精神修养的. 因为每种意见都代表一个立场,一个视角,原则上都是有价值的. 许多所谓公知比如高某松,就是用这种方式获得优越感,迟早都会被批判下台的——成熟的精神修养的一个标准是:做一个诚实的思考者,学问上来不得半点虚的东西. 可以标新立异(新观点是创造性的反映),但不应该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正如胡适所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同时保持自我批判,而不仅仅是批判别人. 意识到了意见的视角,立场依赖性[1,2],我们会对自己的观点保持谨慎,并对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保持开放,而不是条件反射地怼人,条件反射地维护自己的观点. 这种内心的谨慎会反映思想表达上,如果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网络上和现实中的争论,戾气会减少很多.
5. 人类社会分层和分块辩证
给大家一个图像:分层是纵向的,暗含高下之分——这是一个隐喻,而隐喻的滥用误用,会导致许多认知上的危险. 这个我们将在第7节详细讨论(很高兴找到一个应用隐喻学的典型案例). 分块是横向的,暗含平等而非高下(这同样也是一个隐喻,这个隐喻相对健康). 本文的缘起来自某网文的人类层次上高下分析,phybi经过考证,认为使用分块比分层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事实. 上面对以物质标准分层的某些讨论和思想,已经refer到了这点. 现在详细讨论如下.
一个天真而基本的问题是:穷人和富人,是两个阶层,还是两个区块?阶层在本体论上而言,不同阶层有本质的差别;而区块在本体论上而言则没有. 这个问题应该做区别回答. 如果一个人或一个阶层穷到时刻为生存担忧,那么富人阶层和这样的穷人阶层是有本质的区别,区分应该用分层. 如果前者生存还是有保障的,那么穷人阶层和富人阶层没有本质的差别,区分应该用分块. 以我的观察(我就是生活在所谓底层环境中),除非赤贫(这种现象在中国现在应该不多见),我身边的“底层朋友”——商场售货员,工地上的工人朋友,小商小贩,看起来气色和精神状态都不错,他们都努力劳动,积极乐观,享受生活——并不像某些从未涉足底层的所谓“上层人士”所高高在上,带着鄙夷或者略带同情地说的悲惨,压抑的生活(他们籍次获得虚幻的优越感). 恰恰相反,我认为,他们天真,简单,纯朴,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当然,这不是说上层人士没有某些独特的快乐,普通人无法享受,但这些只是形式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快乐就是快乐,开心就是开心,不论用何种手段实现——在河边野钓,其快乐未必输于在游艇上海钓,打10块钱的麻将,其快乐和刺激,未必输于在阿拉维加斯的百万豪赌...
这是物质上的观察和讨论得到的结论. 其实很多所谓底层人民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生活其实值得满足,并不羡慕什么大富大贵的. 并没有那些所谓“高层人士”所意淫的,所有人都在向他们献媚(小王子里面的那个国王),这样的想法来自长期形成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是虚无的. 在这里我又不厚道的笑了,除了那些拜金女,大家各有各的生活,你又不给我钱,谁尿你这壶?即使你给我钱,我得了好处献个媚,也不过是礼貌性质的,完了谁屌你?俗话说:有钱有有钱的活法,没钱有没钱的活法. 至少在物质上,穷与富分块性的合理性远大于分层性.
显然,分层性是分块性的一种特殊情况. 前者也具备后者的若干特征. 比如人以群居,有各自的交流和交际圈,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所以,即使存在层次(这大部分是舆论和历史原因所人为诱导的),层次之间的隔阂,并不会和分块产生的隔阂,本质上有大的差异. 比如爱打篮球的有打篮球的交际区块,低收入人群有低收入人群的区块,高收入人群有高收入人群的区块,学者有学者的区块,这些区块都会产生各种程度的界面,与其他区块形成隔阂——穷与富的分块,不是因为穷人与富人有什么本质上的层次差别,只是因为二者就像是打篮球的人和踢足球的人搞不到一块去一样,思维方式,关注点,行为方式有区别而已,是一个很正常的因分块产生的隔阂——如上文所述,这种区别高下的层次性并不明显,有区别而非层次.
举个例子,富人关注对冲基金,难道比穷人买股票高级?包括上面举过的建筑工人的晚餐和富人的豪宴的比较. 富人的思维方式,和所谓底层人也没有本质的差别,思维方式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创造性上,关注火星或者对冲基金或者meta,就会比家庭主妇做腊肉香肠更高级?思考宏大叙事,就比农民种地更加高级——. (种地麻烦的很,需要创造力的很的)所有复杂的技术,最后操作无非就是些1+1,甚至重复的routine work——思想除外.
让我告诉你吧!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传奇,经历了很多东西,都会产生一些智慧——每个社会上的成年人,在某些方面都是人精,都是潜在的哲学家. 你鄙夷他们,是因为你从未了解过他们. 况且,智慧这东西,不就是些废话真理吗?不要以为自己高知,高富帅就能让你与众不同——你只不过是踩到了狗屎而已. 谁踩了狗屎,谁都能混成你这样,甚至超过你——而踩到狗屎难以成为优越感的理由. 毛主席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且还是那个时代连饭都吃不饱,甚至都不识字的农民?因为他真正接触过他们,了解他们——知道他们内心的善良,智慧和力量. 毛主席的智慧和境界,你们是比不了的,也是想象不到的.
似乎有点跑题,但其实没有,结论是:人类社会用分块远比分层合理. 只有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并不多见),用分层的概念才是合理的——比如在物质上赤贫和非赤贫,精神上,比如无思想和有思想,或者品性低劣和高尚等.
6. 人类的层次和平等辩证
依据上述讨论,以下我们只谈精神层次上的分层现象.
人类因思想境界而分层. 那么,难道那些思想家就位于层次系统的顶端吗?可以这么讲,但辩证地说,一个思想家想了很多,想得很深很远,但我们一直坚持,真理和思想都是些简单而实在的道理,繁复的术语和表达下面,其实是些人人都能懂的道理——包括文盲. 从这个意义上,思想家尽管位于顶端,但又复归于金字塔的最低端——毛主席很聪明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希望所有的学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这对他们如何对待民众,对自己保持一种恰当的姿态,是有益的——反之则是修养上幼稚和愚蠢的表现.
境界上,分层也是明显的. 有些人过着对人生有反省的生活,有目标,会批判性思考,有独立的思想——对人生有了足够的反省,那么他就如同佛教的境界一样,成为一个超脱的,有智慧的人,而大部分人过着的,是一种天真的,盲目的生活. 这样层次就明显地产生了. 前者超脱之后,就能覆盖那些没有超脱的人的思想和观念,这种覆盖,就产生了境界上的层次. 超脱于人生和现实的境界,必定导致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当然也会指导实践,要么投身于真理,要么投身于道德,或者其他上层建筑.
然而,他们会意识到,尽管做着一些超越现实的事情,自己依然是社会的一员,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类个体,做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个人在精神修养上是不成熟的. 这种意识就是从智到反智的自然转变,一个智者,只有从追求智慧再到反智,才成为成熟的智者. 因为人类本来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个体更无须说,每个个体归根到底,都是平凡的——所谓:“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意识到这点,我们能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而不会因过度膨胀而爆裂.
此外,认识人的分层和平等的时候,当我们强调人的平等之时,我们要看到人与人之前的不同,或者说主要在精神层次上的分层;当我们强调精神层次上人的分层的时候,我们要看到人与人之间广泛意义上的平等. 这就是层次和平等之间的辩证法. 但是,在当代世界,强调人的平等性远远比强调人的阶层性更加合理,更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已经极大地普惠于所有的社会成员. 在物质上,至少在中国,赤贫的人已经很少了,大部分人生存都是有保障的——能吃上肉,差不多都能穿上体面的衣服,如上所述,物质层面上的分层条件已经不复存在. 在精神上,网络社会和信息时代,使得大部分的知识和思想对所有的人都唾手可得,也许那些所谓高层的人经历和获得了更多的精神资源,但是差别已经大大减小了.
即使存在阶层,它已经存在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强调它呢?没人愿意自己被划入底层或低阶层. 何况本质上,人与人之间本质上的差异是如此之小,大部分的差异来自生活形式而已. 这是事实上而言,实践上而言,强调分层会导致社会分裂,阶层对立,这既不合理也对社会有害. 大部分所谓底层人民,都是诚实的劳动者,强调阶层,会给社会价值观带来畸形的对劳动和劳动者的鄙视,而劳动和劳动者理应是受到尊重的. 没有所谓底层劳动者的劳动,社会何以持续,所谓上层阶级如何获得财富和享受?有人会说,他们只是没有办法去卖苦力赚钱而已,这看法部分地没错,但这不应该成为鄙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理由. 总之,鄙视劳动和劳动者,不仅道义上是不合理的,个人意义上是没有修养的,也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一个健康而文明的社会,应该尊重各种形式的劳动和劳动者——原因很简单,是他们真正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和财富,而不是对冲基金或者别的什么虚头八脑的东西.
至于人类个体人格上和法律意义上的普遍平等这种基本的现代观念,以及任何个体都应该受到基本的尊重这种基本的修养问题,我们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7. 人类社会分层作为隐喻的误导
上文已略有提及,分层这个概念作为隐喻,已经预设了高低贵贱的意义在里面了.
更一般的意义上,所谓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这样的说法也是隐喻性的,包含了若干语义要素在其中,其一,天然的隔阂,其二,差异巨大,其三,上层社会在各方面会比底层社会优越. 其四,上层社会压制底层社会.
这些潜在的隐喻结构,很大程度上会诱导和误导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方式.天然的代入导致天然的误导. 我们不多谈,只是强调不合适的隐喻概念的危险.
8. 作为舆论和文化构建的人类层次
如题.
9. 现代社会人类社会分层和平等
有人讲过:真正的人文精神,就是把所有的人当人看. 上面已经讲了,所有的人都值得被当做人看——除非那些品性低劣的人,我们认为这些人才是社会的最底层人.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过去200多年了,现代文明也发展了这么些年,这种人文精神居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不得不说这是现代社会的悲哀. 这是单一的物质价值取向所导致的,也是一种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残留. 当然,随着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增长,以及教育的普及,人类社会的平等性实际上是在增加的——而且这种趋势必定在未来持续下去,因为基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人性的发展和解放,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阶层划分,必将成为历史的遗迹,以及作为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幼稚的意识形态而成为历史.
10. 各层次/区块关系,隔阂和沟通
有了上述对层级的解构和消解,我们这里用区块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隔阂和沟通. 人与人之间,区块和区块之间,由于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会形成不同程度的隔阂,这是自然的. 但是它们之间不可能毫无关系,不需要沟通. 跨区块的沟通尽管困难甚至产生冲突,但是不同和多元之间的碰撞能产生新的东西——至少能增进理解——对各自的理解和对世界的理解,个人和区块之间保持封闭和隔阂,也许能避免冲突,保持舒适(当然这也是一种选择,无可厚非),但是也隔绝了新知的可能,宏观上也不利于社会和谐.
对于公共决策层和商业决策层,了解所谓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欲求,对做决策也是必要的,有好处的,毛主席的群众路线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们就不赘述了.
零零散散说了这么多,文章结构和逻辑都不太严谨. 最后申明,我不得不承认,对社会分层的认识,也是基于自己的理念,经验和体验,可能只是发自一个立场和和视角——但个人认为,这个立场和视角是重要的. 不同理念,经验和体验的读者,可能会有其他的视角和立场,但是讨论问题的一个原则是,应该基于事实而非妄想,基于理性而不是情感冲动. 欢迎各位读者在这两个原则下的批评和补充.
参考资料
《文化的演化和人类的进化》by phybi《论立场》by phybi《论视角》by phybi《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by Lackoof
2022.01.1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