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薛立新: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

薛立新: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

薛立新: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家庭教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崭新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家庭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组织形式。从它产生以来,人们就一直从事家庭教育实践,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家庭教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崭新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家庭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组织形式。从它产生以来,人们就一直从事家庭教育实践,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并不断有所变化和发展。

家庭教育作为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随着家庭的产生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家庭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家庭的形态、结构和性质在不断发展变化,家庭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理论的思想家、教育家,但却有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在他们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著作中阐述过家庭教育。

(1)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

人类家庭之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伙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几种形式。严格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是随着严格意义上的家庭—— — 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而产生的。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贯穿着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阶级不同,等级不同,家庭教育的形式、目标和内容也不同。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统治阶级,在太子、世子生下来后,便在宫中设“孺子室”,专事太子、世子保育、教育之用;稍后,又有官员专门负责辅佐、教谕太子、世子。其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镇压奴隶的统治人才;教育内容是学习奴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区别贵贱尊卑等。而平民阶层的孩子,只能在自己家里,结合日常生活、劳动向父母及其他年长者学习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知识、技能。至于奴隶,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孩子,都属于奴隶主的;他们夜以继日地从事繁重的劳动,顾不上孩子,当然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分明,各阶层的家教都各有其侧重点。

二是以道德教育尤其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为首要内容。中国历代封建士大夫都把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相提并论,而齐家也好,治国平天下也好,都与修身息息相关,因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男尊女卑、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等封建思想观念,成为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强调家庭教育要从教“人伦”着手,使孩子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标准可归纳为:在家孝父母,为国要忠诚,求学要勤奋,生活要节俭,待人要诚实等等。

三是注重早期教育。中国古代社会,特别重视胎教和早期教育。周文王之母胎教的传说流传至今,孟母三迁、断织劝学、曾子杀猪教子等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对古代胎教和早期教育的经验,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幼儿时期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应该抓紧时机。在幼儿能认识人、知喜怒时就开始教诲,该做的就要教孩子做,不该做的事则不让他做。如果等孩子养成坏习惯再给予纠正,就很困难了。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尤其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明显地打上了剥削阶级的印记,带有专制的色彩,但其中也有不少体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东西,即使在今天还是有启发、教育意义。

(2)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向现代化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日益一体化,教育的发展进入现代化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教育既反映不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也反映生产现代化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趋向的需要,具有某些共同的新的特征。家庭教育开始出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家庭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社会人才竞争日益加剧,使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带给人们不仅仅是知识和文化素养,而且还赋予生产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家长望子成才心切,重视教育,重视家庭智力投资。但有些家长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幸福童年为代价,甚至不惜作出自我牺牲。日本有些学者经过调查,尖锐地指出: “家长很容易被大众传播的假象所迷惑,因为他们既不是考试升大学的当事人,又很少获得有关这方面的正确信息”。家庭教育已日益变态,甚至可以说几乎濒临危机。

二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与学校的合作受到广泛的重视;而家庭为弥补学校集体教育的不足,也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国家也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指导家庭教育,中小学要吸收善于教育孩子的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但在错误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家长与学校双方也容易出现职能上的错位。正如日本研究者所指出,学校代替家庭承担照管未成年人的职能,并因此而使学校固有的教育职能的实现出现真空;而家庭或许是作为学校职能弱化的补偿,或许迫于学历社会的压力,却出现“家庭学校化”的迹象。 “家庭教育放弃本来的职能而成了学校教育的承包机构,儿童因而受到挫伤,形成变态,被剥夺了多样的发展的可能性”。

三是家庭教育受教育科学的指导。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基本上处于自发的状态。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式,都是从祖辈、父辈那里因袭下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育儿”的观念为更多的家长所接受。为满足广大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家庭教育有效方法的迫切需求,政府、社会团体和教育机构都在这方面为家长们创造条件。

四是家庭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业。把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教育改革方案之中,并从法律上给予保证,是现代家庭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向。在美国,为了“支持并强化家庭作为孩子们的主要关爱者和道德老师的传统角色”,有些州发起了“家庭教育年”活动和组织了“家长为师计划”。

(3)新形式下家庭教育的新课题

今天,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传统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计划经济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婚姻形态、婚姻关系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既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也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社会变迁和家庭变化,使家庭教育原来存在的矛盾更为尖锐,同时又面临层出不穷的新课题。如:家庭教育的创新问题;家庭教育资源的整合问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家庭教育的实施指导问题;家庭教育伦理规范的建设问题;学习型家庭的构建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家庭教育问题;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长对未成年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儿童青少年安全上网问题;少年期的亲子关系问题;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对策问题;家长教育观念更新问题;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问题;家庭与社区协同教育问题;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问题;城市流动儿童的管理、义务教育和行为指导问题;农村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等等。

上述种种,有些属于普遍性问题,有些则是某些类型家庭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pdf 10页
下一篇: 【行业视角】了解美国社会救助的几个特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