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学员体会|《反社会倾向一》学习体会

学员体会|《反社会倾向一》学习体会

学员体会|《反社会倾向一》学习体会反社会的孩子用逃课、抽烟、打架、泡网吧、逆反等到来包装他的痛苦。

感谢学员们愿意或以实名或笔名与广大读者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会、领悟、临床思考等。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学员分享文章的原汁原味,曼陀海斯公众号只做简洁的排版,不做文字修改。文章内容仅代表学员个人观点,若有异议,请理解并见谅。欢迎大家投稿,期待更多来自学员的声音!

《反社会倾向一》学习体会

萤火虫(温普四期初级组学员)

有个学生来找我做心理咨询。他进入心理咨询先问我门外能听见吗?检查了一下隔音效果,又把门反复查看是否锁上。在沙发落座以后,他睥睨的样子看着我,在得到我关于保密原则的答复后,他似乎松了一口气。

“老师,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很可怕!强烈的想报复所有对我不好的人和事。有时我脑子里也构思着,用网络游戏中的机关枪进行扫射!看到血腥四溅,我心里就莫名的兴奋。”见我波澜不惊,他又继续往下说:“除此之外,我还喜欢翻外网去偷看一些暴力视频,比如把酒瓶子塞入一个人的下体,点燃鞭炮让他爆炸!”我点头示意他往下说。顿了顿,他有些神秘的样子:“看到视频上虐待流浪猫,我也想抓一只来试一试,把它的皮给剥了-------”

如果没有学过温尼科特的理论,没有听过赵老师的课,你一定会被这个一脸阴沉的16岁孩子给吓到。你可能脑子里已经给出定义了:反社会倾向!甚至已经做好了向校领导汇报,请家长到校的准备了。

我脑子里跳出了这句话:“反社会倾向与早期的匮乏无关,但与早期的剥夺有关!”

追根溯源回到他的童年:父母外出工作,把他扔给了老家的爷爷奶奶,等到他五六岁了,父母就把他接到了城里。在他需要亲密安全的母爱时,父母抛弃了他。等到他天性不受约束时,父母又用严格的方式管教他。他就像没有根的植物一样,从父母身边连根拨起随意栽种在泥土地里,等到他准备和爷爷奶奶扎根在农村了,他又被连根拔起,来不及告别一切又匆匆被扔进了城市坚硬的水泥地,没有人在乎他的想法和感受,更没有人问过他愿不愿意?整个童年,他都在无助和绝望中度过,内心的愤怒随年龄的增加不可抑制的爆发:他想报复周遭的一切,他讨厌父母对他的非打即骂,他仇恨同学们对他的嘲笑,他愤怒老师对他的不公平-------

于是他用逆反来包装他的痛苦:逃课,抽烟,打架,泡网吧-----

用温尼科特的话来解释:“反社会是一种倾向,根源是遭受过剥夺!反社会倾向与孩子被剥夺了家庭生活中的某些基本特征这一事实有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温尼科特曾经在政府战争疏散项目中从事儿童精神科的工作,他的工作对象主要是针对家庭破裂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诊断和鉴别,并帮助安置这些孩子,之后他发展了关于理解被剥夺儿童和青少年的反社会倾向和不良行为的理论。在这个项目中他有机会观察到儿童和青少年如何通过反社会行为,强迫性的要求重新获得被剥夺的环境供养。”

对这个孩子,治疗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有时候好容易有点进展了,班主任又给心理咨询室打电话——他又惹是生非了!而与他父母的沟通过程更是艰难重重。正是因为有温尼科特理论的支撑,让我面对这样一个少年时,不至于慌张动摇。我更多的是看到了他反社会心理和行为背后,童年被剥夺的无助和痛苦,以及反社会背后的退行反应:“儿童认为他有权力再次获得那些已经失去的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母亲或者环境供养的稳定性。因此,他会强迫性去寻找那些曾经拥有过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他们母亲的怀抱或者抱持性环境,以及环境的稳定性,他们一开始在有限的情境中寻求,直到最后这种要求扩展到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环境中。”

基于这个理论,我对这个孩子,更多的是用抱持的态度,给他提供稳定的心理咨询环境。我们的咨询就这进行的,有时候他逃课来心理咨询室找我,好像只有在这里他才能稍微放松一点。遗憾的是我们的咨询没有继续下去,后来他父母帮他办理了退学,带他去亲戚的工厂打工了。不久以后我收到一条短信:“老师,谢谢你!”但愿他一切安好!

END

发现自己有反社会倾向_反社会倾向人格_感觉自己有反社会倾向

总编|赵丞智

主编|初 虹

编辑|李 雯

北京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

北京温尼科特学习与研究小组

发现自己有反社会倾向_反社会倾向人格_感觉自己有反社会倾向

上一篇: 什邡:以“书香政协”助推“书香社会”建设
下一篇: 2022年全国平均工资出炉 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