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闵大洪:网上舆论的形成及特点

闵大洪:网上舆论的形成及特点

闵大洪:网上舆论的形成及特点闵大洪:网上舆论的形成及特点2003年06月07日15:02 新华网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媒介对舆论的形成、舆论的反映、舆论的引导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新闻和信息传播角度看

闵大洪:网上舆论的形成及特点

2003年06月07日15:02 新华网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媒介对舆论的形成、舆论的反映、舆论的引导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新闻和信息传播角度看,互联网被视为功能强大的新媒介。近两三年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将其称为“网络媒体”。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一新媒介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形成等方面,已经无可争议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并在当今整个传播格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互联网的功能十分强大,舆论的反映和形成是依赖其各种功能而实现的,并呈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不同的特点。在国内,网上舆论主要是通过下述两种手段实现的:论坛(BBS)和新闻跟贴。前一种又可以分为网站论坛(指各类网站设立的论坛)和论坛网站(只提供网友上贴贴子单一功能的网站)两类。因为它们可以迅速而集中地反映公众的意见和言论,使民间舆论或民意得以展现。

网上舆论的形成及其强度的提高,是和互联网的发展,包括网民数量增长、网站功能扩展成正比的。当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刚刚在中国兴起时,网民数量很少,论坛数量也很少,尽管那时已陆续有了“水木清华”(国内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BBS)、四通利方“体育沙龙”等著名论坛,为数不多的网友也能在此畅所欲言,表达各种声音,但尚未达到足以产生社会影响的地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网站开设论坛的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1999年以后,众多新闻媒体网站甚至政府网站亦提供这一功能,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统一论坛”、外交部网站的“外交论坛”等,为网友表达意见提供了园地。目前,不论是网站论坛还是论坛网站,大都已形成针对不同网友兴趣需要的众多类别的论坛群组规模。一些门户网站由于巨大的流量,还增添了新闻跟贴网友评论的功能,当刊发一条新闻后,网友即可发表自己的看法,每当一条热点新闻发出后,跟贴评论可以很快达到数百页、上千页,即贴子总数可达到成千上万条。

网上论坛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新闻的集散地,国际和国内的一些突发新闻和重要新闻都能看到;二是观点集散地,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既有系统的阐述,又有大胆的设想;三是民声集散地,网民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乃至阶层分布都很广,论坛中能够听到各种声音。用“四面来风,八方来雨”来形容论坛的热闹景象或许最为贴权。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而网络论坛这类互联网功能,则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近年来有学者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网络论坛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论坛就是“虚拟空间的公共领域”。

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之规模已达到为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均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这种状况是前几年无法想象的。社会舆论若只是在街谈巷议中存在,力量是有限的,但要通过某种媒介集中表现出来,效果就会成倍的放大。例如孙志刚被殴致死一案,一个多月来网上舆论汹涌,5月29日,200多位公民在互联网上发动签名运动,上书最高人民检察院,强烈要求彻查此案,并呼吁保证司法公正,并对审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程序性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网上签名可以视为网上舆论的升级行动,近来我们已多次见到这种形式。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学者陈力丹对“舆论”所下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网上舆论对对孙志刚一案的最终公正解决,起着不小的推动作用。

网络论坛的人气靠一批热心网友的上贴、跟贴、转贴来造就,但更多的网友或许仅仅是看贴,尽管他们表现为“沉默者”,但其中不少人会通过电子邮件这一信息横向交流的工具,将有价值的贴子转发出去,持续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也就是说,网上舆论的“滚雪球”效应,是通过网络多种功能实现的。另外,网上论坛中的讨论毕竟较为离散,因此,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将网上舆论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实际上便起到了将其影响“放大”的作用。也就是说,今天网上舆论最终产生作用和影响,往往是与传统新闻媒体(甚至包括境外新闻媒体)的报道相结合而造成的。

网上舆论的形成主要体现为公众自发,因此,在一些问题上可能较为一致,而在另一些问题上则可能意见分歧,甚至高度对立,如伊拉克战争期间,对美英战争行动的态度和评价;再如对近期《青年参考》报记者陈杰人所写报道的认识和看法等。这固然体现了网上舆论多元的特点,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激烈争辩中,网上舆论有时混杂着非常明显的非理智成份。由于网上匿名的特点,一些网友采取偏激的语言,甚至采取谩骂等手段,至于造谣诬蔑也屡见不鲜,这些理所当然地应该有所自律和他律,包括网站和版主采取严格的管理。

传统新闻传媒在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网络媒体应同样如此。近年来,不少网站已创造出有价值的经验,如将有见地有水平的网友贴子放置在新闻页突出位置;依据新闻事件设置讨论主题,邀请有关方面人士到场与网友进行交流;采取网上辩论会等创新形式等。

SARS肆虐期间,中央领导胡锦涛、温家宝在视察中谈及自己曾上网了解到医生的建议和大学生的留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中国的一句至理名言。中央领导今天能够这样做,就在于通过互联网可以尽可能多地、尽可能快地了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重要信息和民情民意。这对于准确地把好社会脉搏,有着直接的价值。6月1日,人民网发表了网友邵道生的文章《高级领导干部应该经常上网的4个理由》,其中两条是:经常上上网能帮助自己摆脱信息封闭状态;经常上上网能使自己的思想活跃、能较快地接受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其实互联网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正如一个网友所说:在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人,都不能没有它;任何一个不想自我封闭的人,都不能没有它;任何一个要树立世界眼光的人,都不能没有它。(闵大洪写于2003年6月2日)

说明:2003年6月5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在第8版刊出该报记者撰写的《网上舆论的光荣与梦想》一文。记者为写此文曾用电子邮件采访多位学者,我亦是其中之一。但报纸刊出记者文章时,根据整合需要仅引用了本文中的两句话。故我现在将全文在网上发表,以供网友参考。

上一篇: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规律及其政策取向
下一篇: 人文学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