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先解释下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生活中有句谚语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水土就是社会存在,一方人指的是社会意识,再具体一点就是社会上的各种地域歧视什么偷井盖的哪里人
好女不嫁哪里人之类的
说白了社会存在指的是人周围的环境,物质生产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后面的例子瓦特发明蒸汽机让人类走进工业文明),社会意识指的是人(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意识,
然后就是理解两者谁是第一的问题了,如果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就是唯物史观,反之就是唯心史观(科普下啥是历史观:简单来说就是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问题时持有的观点,而这观点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两个史观就是啦)
两者除了谁是第一的关系,还有社会意识有自己发展的规律也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简单来说比如一个在瓦特发明蒸汽机前,他所在的环境是没有蒸汽机的,但是因为意识上的突破发明了蒸汽机后,整个世界的文明终于迈进了工业文明,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和社会存在发展不完全同步性及不平衡性,能动反作用,除此之外社会意识还有历史继承性,这个从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历史传统来理解是最直白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首先要说的是啥是生产力?举种水稻来说,第一个那肯定是人(劳动者),第二个插秧机(劳动手段或者叫劳动资料),第三个是水稻(劳动对象),这三个家伙合起来就叫生产力,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叫做生产资料,只有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结合才会有生产力,这句话应该不难理解吧!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这三个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哪个?别说你看不出来,会动的就是最活跃的啦(谜底评论区说呗)
说完生产力我们说下生产关系,先看下定义怎么说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最基本关系
又到了举例的时间了,比如说你是种水稻的,等到收成的时候,这个水稻别人说这水稻是他的,你什么反应?
所以水稻跟生产者的关系不会因为另外一个人的想要就变成另外一个人的,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明白的话我们继续深入讨论,我们根据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种类把生产关系分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两类生产关系
看到上面你也应该反应过来了,生产关系肯定不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这一层,不然也不会说“为基础”,其实生产关系除此以外还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当然在这三种关系中最基本及构成关系基础的就是第一种了,咱们国家的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接着我们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可以能动反作用于生产力,总之它们就是矛盾关系
只要说到辩证就是互相促进,共存,作用与反作用
最重要的要提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评价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简单来说只要生产力变牛逼=社会进步
这里讲一道题,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这道题要是做不出来,就请你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经济基础说白了就是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经济基础是制度,经济体制是一种管理形式,因为我出这个系列是为了备考只要你能理解区别,具体的各自的详细内容我这里鉴于篇幅不方便展开咯
上层建筑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观念上层建筑,一个是政治上层建筑,由于比较mg,就不展开了,总之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们,相信你们的ZZ素养啦,记住一句话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就行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还是先介绍名词,啥是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经济基础+顶层建筑
接下来把历史上有的社会形态都说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天朝就是这个社会了,你可能会想我们不是社会主义?怎么变成共产主义了?其实很简单,初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这几个读过历史的不要太熟悉,
接下来讲的是社会形态的更替,由于这个比较敏感,我只说重点,每个社会形态的选择都是人民群众的选择
接下来讲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想要看的小伙伴们继续往下翻吧,先休息休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