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比较肯定会有母系社会。原因是在原始社会下人类的非正常死亡率、夭折率高,只有母系社会可以保证社会组织围绕生殖进行,进而保证人口的数量。
而在动物界的一些社会组织的参考,不能完全照搬在人类社会中,因为人类是动物界的一个特例:人类会使用工具、有语言文字书籍来完成知识的传承以及升级迭代。
再讲出现母系社会的具体原因,以及一些其他的参考: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原始社会下死亡率、夭折率都很高,如果资源不给女性,部落将无法延续。而表现出来的就是女性的地位高,绝对不是女性可以获取食物多。导致女性的地位高的原因是死亡率即夭折率,而非生产力。
对于因为初中课本上的那些话我并不认可:
我并不认为女性的在种植、养殖方面会超越男性,从自然界就可以看出来:雌性的体格大多小于雄性。只有在昆虫中单独负责产卵的例如雌蚁的体格才大于雄蚁,整个的蚁群的组织也是围绕雌蚁运作的,这是典型的母系社会组织。只有这样族群才能延续、基因才能延续。
母系社会的特征就是社会围绕族群的延续而运作,在原始社会中,卫生、医药、兽群袭击、部落的零散化、建筑的脆弱性等等导致生物个体的寿命低、婴儿的夭折率高(这方面可以参考古代婴儿的夭折率,进而体会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夭折率)。这些原因导致了只有母系社会才有将族群延续的可能。此时选择父系社会结构的族群必将由于人口的衰减而被兼并或是灭亡。
所以我说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所以讲母系社会是一种个体无法与自然对抗的族群选择的一种以多生育来抵消在生物成长中的死亡的社会。
在自然界的两极化体现就是蚁群的组织以及草原上狮子的组织。在蚁群中雌蚁在蚁群中是唯一的,而在狮子的家庭中一头雄狮会有多只配偶。注意我的用词:蚁群、家庭。蚂蚁是以群为单位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种族的延续,而狮子则是以家庭为单位就可以完成种族的延续。
也就是说“脆弱”的生物只有用母系社会才能在自然的选择中延续下来,而“强健”的生物往往不会采用母系社会这种结构,因为母系社会并不利于“强健”生物之间的竞争。
人在动物中是一个特例。人的个体能力不算大也不算小,但是人类有知识的传承。它的组织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
在人类社会中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我认为其原因是由于技术、知识的积累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工具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死亡率夭折率变低——社会的组织不必在围绕生殖而进行。
在工业时代,女性不需要过人的体力就能够获取到生存资料。当然在某些需要体力的地方还是男性占优、因此男性获取的生存资料也大于女性,但就整体而言女性的地位会随着人类社会对于体力需求的降低而与男性平齐。
除非出现人口的大幅度突发性死亡,才有可能会回到母系社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