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十六高校激辩“雷锋这个符号适不适应当今社会”

十六高校激辩“雷锋这个符号适不适应当今社会”

十六高校激辩“雷锋这个符号适不适应当今社会”广州学子激辩“雷锋符号”文/羊城晚报记者 许琛 实习生 张明亮 梁家燕“雷锋”这一符号是否适应当今社会?雷锋精神是作为传统美德传承,还是取其精华,与时俱进?

十六高校激辩“雷锋这个符号适不适应当今社会”

十六高校激辩“雷锋这个符号适不适应当今社会”

广州学子激辩“雷锋符号”

文/羊城晚报记者 许琛 实习生 张明亮 梁家燕

“雷锋”这一符号是否适应当今社会?雷锋精神是作为传统美德传承,还是取其精华,与时俱进?4月21日至29日,由羊城晚报、南方电视台、南沙湿地景区主办,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承办的“南沙湿地杯”第二届羊城大学生辩论赛初赛圆满结束,16所大学围绕“雷锋这个符号适不适应当今社会”这一辩题展开激烈辩论。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商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八所大学击败对手,挺进八强。

A观点交锋

正方:“雷锋”这个符号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产物。符号具有稳定性,但“雷锋”这个符号并非一个万能的筐,当今社会需要什么就能往这个筐里装什么。总之,“雷锋”这个符号产生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是一个有特殊含义的符号。

“雷锋”

是被固化了还是

在与时俱进?

反方:“雷锋”这个符号自诞生起就不是一个僵化的符号。其与时俱进,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淘汰不合适时代需求的部分。在当今社会恰恰就需要这样一个符号,代表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正方: “雷锋”这个符号不等同雷锋精神。符号是不可以改变的,被永远定格于历史那一刻,而精神却与时俱进。“雷锋”这个符号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相当于一个十字架,把雷锋这个真实的人永远钉死在历史时空的那一端,而雷锋精神在不断传承。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被固化和神化了的“雷锋”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能走进大家心里的真实雷锋。

“雷锋”等同于雷锋精神?

反方:“雷锋”这个符号是雷锋精神的载体,体现了雷锋精神。虽然雷锋精神与时俱进,但这只是量变,并非质变,所以雷锋这个符号仍然等同于雷锋精神。我们倡导向雷锋这个符号学习是要学习雷锋这个人背后的价值观,如:乐于助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就像我们常提的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也不是要大家仿照古人的举止,而是传承其刻苦学习的精神。

我们需要道德建设还是法制建设?

正方:与其树立道德榜样,还不如完善法律制度,让我们不再害怕而是大胆地做好事。每个时代都需要美好的品质,但在当今社会,做好事反被人诬陷,我们要做的是找出社会病源、完善法制,而不是空喊口号,树立一个不可达到的“高大全”道德模范。

反方:法律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对方辩友是否认为我们应该在法制健全以后才开始道德建设?对方辩友再三强调社会冷漠、好人难做、学雷锋活动没有成效,这是否在一味退缩逃避?是否因为黑夜太黑,我们就不去寻找光明?

正方:“雷锋”这个符号被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道德楷模,他的无私奉献、完全舍己式的做法,是普罗大众无法完完全全仿效的。我们一直提倡向雷锋学习,而当今社会却出现道德滑坡,小悦悦事件、彭宇案表明:“雷锋”这个符号在改善社会风气、教化民众方面没有达到效果。人性是自私的,我们需要的是贴近生活的“雷锋”。

小悦悦事件、彭宇案

需要怎样的雷锋?

反方:小悦悦事件等类似事件的发生说明社会冷漠、道德滑坡,而正因为社会冷漠、道德滑坡,所以我们才需要提倡向雷锋学习。需要说明的是:道德滑坡是由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道德、文化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并不能佐证历来倡导向雷锋学习没有实效。

正方:特殊年代出现特殊的榜样,“雷锋”这个符号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烙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雷锋”这个符号的滞后性也逐步显现,它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具体要求。

“雷锋”符号是否过时滞后?

反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虽然早已离世,但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深深地烙在人心。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从“上海世博”到“广州亚运”,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志愿服务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利他主义在当今社会广泛流传着。但是,利他主义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它本身是虚无缥缈的,就需要一个载体来承载它,而“雷锋”符号正是这个载体。

B辩论金句

■不可否认我们需要雷锋精神,但雷锋精神不适应当今社会,就好比漂亮的鞋子每个人都想穿,但一双畸形的脚适合这双鞋吗?

■如果我们要种一棵树苗,我们不是应该从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多方面去考察和讨论它的生长条件吗?而不是一味理想化地强调这棵树苗的绿化作用有多大。

■如同当年我们用windows98就行了,现在我们升级到win7,“雷锋”这个符号是早年产物,现在需要的应当是与时俱进的“雷锋2.0”、“雷锋3.0”。

■我做了一件好事,却不想轻易被归类到“雷锋”这个符号。社会上好人好事的符号太多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强调“雷锋”这个符号?仅仅靠“雷锋”这个符号来支撑社会的道德是不是也太薄弱了呢?

精彩花絮

观众“入戏”

变身“辩手”

话说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上演,正方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与反方华南师范大学的辩论赛在比赛中都亮出了自己手中的“利剑”,一比高下。有趣的是,现场一位观众十分“入戏”,不由自主地成了辩手中的一员———

“对方辩友,为什么今天的环境容不下‘雷锋’符号?经济基础改变了,‘雷锋’这个符号就不适应了,但是你并没有论证经济基础改变了,这个符号就不再适应这个经济基础了。”这名观众的提问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按规则,现场观众每人只能提一个问题,主持人见他发言积极,又给了他一个机会———

“你是怎么推断‘雷锋’这个符号垄断了道德符号,把其他符号都抹杀了的?你能不能用事实证明?”这名观众穷追不舍:“‘雷锋’符号到底是物质空间,还是精神空间?”

你问我答,不知不觉间,这名观众与正方辩论队“单挑”起来,好像是在和正方辩论队“攻辩”……

“这位观众,你的热情很好,辩论赛也需要这样的氛围,但是时间有限,欢迎你私下与辩论队继续讨论,现在不得不把时间留给别的观众,好吗?”主持人一看“势头不对”,急急叫停。

许琛、张明亮、梁家燕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上一篇: 关于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 新时代社会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